记市劳模、经纬智能公司锭子厂工具设备修配班班长裴宝林人民资讯2021-05-25 03:20

admin

文章最后更新时间:2023-09-12 08:27:18,由管理员负责审核发布,若内容或图片失效,请留言反馈!

本报记者 郭 娟
“有难题,找裴师傅,他可是咱厂里的‘百事通’。”这是经纬智能公司锭子厂一线工人们最常说的一句口头禅,却也是对裴宝林的莫大肯定。
51岁的裴宝林是经纬智能公司锭子厂工具设备修配班班长,待人谦逊随和。扎根一线30载,不管是设备调试、技术指导,还是程序优化、质量把关,问题到了他手里,都会迎刃而解。哪里有技术难题,哪里就有他的身影,裴宝林因此也被同事们戏称为“问题终结者”。
1990年,从技校毕业后,裴宝林被分配到了经纬智能公司专件事业部,成为了一名普通车工。他所在的技措组承担着棉纺专件专机的设计和制造任务,是一个综合技能要求极高的班组。为了能更好地掌握技术,裴宝林边干边学边钻研,一个细节、一个细节地琢磨,一道工序、一道工序地研究,在他身上始终有一股子不服输的劲儿。
功成惟志,业广惟勤。经过勤学苦练,裴宝林在入职的前3年时间里便掌握了车、钳、铣、刨、磨5个工种的基础操作要领,逐渐成长为一位技术过硬、专业知识丰富的优秀技术工人,多次摘得公司组织的车工技能比武大赛桂冠。
2008年,裴宝林迎来个人事业发展的第一个分水岭——调任钢锭盘组组长。此时的他还是个对数控机床一窍不通的门外汉,为了更快地适应从技术型到管理型的角色转变,裴宝林开始不分白天黑夜地刻苦钻研。没有理论基础,他就借来专业书籍自学,没有实践操作经验,他就用电脑安装模拟编程软件,一遍遍尝试练习,最终熟练掌握了数控基本理论和编程技术。
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秉承着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工作理念,裴宝林在创新的路上不断探索,为企业攻克了一大批加工及技术难题。
担任钢锭盘组组长后,裴宝林面临的第一个难题就是班产不高、产品废品率居高不下的问题。为此,他组织班组骨干梳理问题、商讨对策,并大胆采用“问题曝光”法将问题进行看板化管理,采取整合工艺流程、变换加工方法等举措,使班组关键工序效率提升了4倍,产品废品率从3%下降到6‰以下,经纬智能公司专件事业部锭子厂也生产出了首个免检产品——钢锭盘。
自制锭胆结合件流水工作线、装配锭脚清洗机、设计制作弹性管去毛刺专机……这些项目累计为公司创造经济价值超过400万元。尝到创新“甜头”的裴宝林,始终坚持“创新来自现场,现场决定市场”,逐渐成长为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的带头人。
装配班的锭脚清洗机出现了卡料现象,严重影响班组整体工作效率。了解情况后,裴宝林一连三天蹲在现场,创新性地将固定零件的部位由悬空导引方式改为底座固定,卡料问题很快得到解决。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裴宝林共有11项自主改善项目获得各级嘉奖,其中“自制锭脚结合件内腔清洗机,降低职工劳动强度”项目获得了晋中市“五小”竞赛一等奖、山西省“五小”竞赛二等奖,并荣记个人一等功。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2014年,经纬智能公司成立了首个以个人名字命名的创新工作室——裴宝林创新工作室。如何发挥工作室的平台价值,以“传帮带”的方式助力青年成才,更好地服务生产,成了裴宝林一直思考并不断摸索的人生课题。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突袭,各地普遍面临防控口罩紧缺的难题。助力战疫,经纬智能公司承接了国机集团安排的全自动N95高端立体口罩机研制生产任务,裴宝林和他的团队挑起了PU等非金属件的制造重任。
金属件、刀具达不到加工PU等非金属件要求的锋利程度,如何破解?裴宝林带领工作室骨干成员通宵达旦查询加工方法、自制刀具,协同其他同事多次进行试验、加工,最终完成了1.8万余件PU等非金属件的制造重任,保证了优质高效完成130余台口罩机的研制任务。
创新是于无路处辟新路,于多径中寻坦途。成立6年多来,裴宝林创新工作室在经纬智能公司锭子工艺技术攻坚、产品生产等重点工作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实现创新成果100多项,培养各类技术人才23名,被评为山西省劳模创新工作室和全国示范性创新工作室。
跟随企业在转型升级的道路上奋力奔跑,从一名普通车工成长为国机集团“首席技师”、全国技术能手,从研究技艺到传承技艺,先后获得“中央企业技术能手”“全国技术能手”“全国纺织工业劳动模范”荣誉称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被确定为晋中市高技能人才。天道酬勤,裴宝林的工作生涯满载荣誉,可他却从未停止匠心逐梦的脚步。在纺机企业智能化发展极速的当下,裴宝林不断实现对自己的突破和超越,以及对技术的创新与传承,默默把工匠精神书写在了平凡的岗位上。
本文来源:晋中日报
举报/反馈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信达升级网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会员中心

最近更新

热门浏览

标签列表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