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最后更新时间:2023-09-12 20:24:42,由管理员负责审核发布,若内容或图片失效,请留言反馈!
随着越来越多的国人走出国门,一些中国游客的不文明行为正遭受来自世界的抱怨;甚至,这些行为会被有意放在显微镜下观察。近日,一群中国大妈被推上了国际舆论的风口浪尖。
文 | 资捃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参考消息”(ID:ckxxwx),原文首发于2018年9月26日,原标题为《“中国大妈”又丢脸到国外了?真相是……》。
26日,一群中国大妈被推上了国际舆论的风口浪尖。
24日,一段事发于欧洲国家瑞士、由路人拍摄的视频开始流传网络。视频中,一群中年亚洲女游客在瑞士卢塞恩湖边与天鹅合影时,在身后写有“禁止投喂”字样提示牌的情况下,有两名女游客不时作投喂状,其中一人更在天鹅叼走手中之物时一把抓住天鹅的脖子,试图抢回物品……
▲视频截图
视频背景音虽有些嘈杂,但仍可听到其中有疑似普通话发音传出:“等一下、等一下,我还没拍……”
而最后大妈一把搂过天鹅脖子的动作更是令拍摄路人爆出粗口。
这段视频很快被多家瑞士媒体报道和转发,并进而在国内引发大量关注。
于是,在国庆前夕,在这段视频的助攻下,所谓中国大妈“怒登”国际“热搜”,并让“中国游客素质”这一敏感话题再度成为讨论热点。
而无论是国内网友对大妈们的“怒其不争”,还是事关“大妈们到底是否有意伤害天鹅”的细节之争,也都无形中为即将到来的中国游客出境热潮敲响警钟:当你踏出国门的那一刻,便要小心了,因为你的一言一行都不可避免地可能被紧盯、被记录,甚至是在偏见中被误解、被放大……
1
事情真相尚未完全明了,中国大妈们先被骂惨了……
上述那段视频的相关报道,最初于24日出现在瑞士媒体《20分钟》日报网站上。
值得注意的是,报道原文中并未指明视频中游客的肤色或国籍,而是引用鸟类学家的话指出,突然搂住天鹅脖子的行为对人和天鹅都有一定危险。
▲《20分钟》日报网站报道截图
然而,这段视频到了另一家瑞士媒体那里,就有了新的解读——
号称“瑞士唯一官方中文公共服务新闻媒体”的瑞士资讯网以《“中国大妈”:离开瑞典,来到瑞士》为题报道称,这两名游客说的是普通话,而游客的行为则被认为是“对其他生命个体(无论人类还是动物)的尊重缺失”。
不仅如此,视频中被天鹅叼去的那一片模糊难辨的纸巾状物品,在瑞士资讯网的报道中,也变成了“纸币”。言下之意,中国游客因为怕天鹅吃掉自己的钞票而粗暴对待天鹅。
▲瑞士资讯网报道截图
在国庆长假即将到来之际,这一波“操作”经过国内媒体的转述后,妥妥地又将中国游客的境外“素质”和“文明”推向风口浪尖。
不过,与以往类似事件中涉事游客被一致地“口诛笔伐”相比,这届网友却有了更多元的视角。
对于瑞士资讯网报道中所指的“纸币”,有网友通过观察截图细节分析称,被天鹅叼去的物品更像是纸巾而非钞票。
此外,不少网友为视频中的游客辩解:她是怕鹅把纸巾吃掉!
有意思的是,还有网友声称,在《20分钟》日报网站上的视频中,该游客说的是韩语,这两人其实是“韩国大妈”,而我们现在看到的这段视频是“经过配音的”。
不过,如本着严谨的态度,认真地确认几遍原视频,可以发现游客说的并非韩语,视频中的声音与国内网络上流传的版本也并无不同。
2
有时候,比外媒指责更严厉的,是中国网友的批评
是肆意投喂,还是逗天鹅玩?是为拿回“纸巾”,还是怕天鹅吞掉?是偏见,还是客观评价?
真相暂时不得而知,只是拍摄者在视频最后的那句粗口,和后来瑞士资讯网的着意解读,却正投射出一个有些尴尬又不乏刺痛感的事实——随着越来越多的国人走出国门,一些中国游客的不文明行为正遭受来自世界的抱怨;甚至,这些行为会被有意放在显微镜下观察。
活生生的案例,又何止中国大妈们。
例如就在半个月前,三名中国女生在日本旅游入住民宿时,与民宿主人产生矛盾并将没有分类的垃圾丢满房间的新闻,就在网络上引发了新一轮关于“中国游客素质”的讨论。
而更早些时候,一群中国游客在日本机场与警方发生冲突并唱起国歌的一幕,想必至今令国人记忆犹新。
据日媒报道,因天气原因导致航班延误,滞留在机场的175名中国旅客在与航空公司沟通未果后,双方发生肢体冲突。现场视频显示,在警察将涉事中国旅客带走的过程中,其他中国旅客自发唱起了国歌,一举震动世界……
▲现场视频截图
不过,将“素质差”的大锅直接扣在中国游客身上的事例也不少见。
今年年初,日本青森县八甲田山上的知名景观“树冰”遭游客涂鸦。因涂鸦中出现汉字“生日快乐”,一些日本网民怒斥中国人“国民素质太差”,“不要再来日本”。然而20多天后,多家日媒揭露真相称,涂鸦者实际上是一名居住在日本的缅甸籍男子。
▲日媒报道截图
而有时候,比外媒指责更严厉的,是来自中国网友的抨击。正如美国《纽约时报》网站在2013年的一篇报道中所说:“最严厉的批评似乎还是来自中国人。”
文章以发生在当年5月的一个事件为例:当时到埃及卢克索旅游的一名中国游客发现,在一座拥有3500年历史的神庙墙壁上刻着“XXX到此一游”。这几个字的照片在中国社交媒体上传播后,愤怒的中国网游最后把这个15岁的文物破坏者找了出来,直到其父母公开道歉后,人们的怒火才得以平息。
3
被紧盯的中国游客何时“松绑”?可能要很长一段时间……
事实上,对同胞种种不文明行为的出奇愤怒背后,折射的恰是国人面对外界种种负面评价以及由此衍生之误解、偏见乃至歧视的焦虑。
而抛开种族歧视、有色眼镜等敏感语汇不说,中国游客这种被“格外关注”的待遇何时才能“松绑”?
我们都知道,答案可能既简单也复杂。
“继二战后‘丑陋的美国人’和数十年后到处‘比V’的日本人后,‘如今,轮到中国人到处讨人嫌了’。”《纽约时报》曾在上述报道中这样写道。
报道详尽形容了中国游客的鲜明特征:通常随身携带大量现金、不熟悉外国的风俗习惯、没有排队的概念、总会在室内大声喧哗、在公共场合随地吐痰……
不过,报道也同时指出,2012年的统计数据显示,当年有8300万人次的中国大陆游客在境外共消费了1020亿美元,“超过美国人和德国人成为世界最大的旅游消费群体”,因此中国游客“让世界各国又爱又恨”。
▲《纽约时报》网站报道截图
而转眼几年过去,中国游客的数量及其素质都在发生着变化:
据国家旅游局统计数据,2017年中国的出境游市场已经达到1.29亿人次,连续多年保持世界第一大出境旅游客源国地位。
与此同时,随着近年来出国旅游人次越来越多,在大量的讨论和反思下,中国游客的文明程度已经有了肉眼可见的改善。
▲中国游客在法国埃菲尔铁塔前拍照
在北京外国语大学副教授周鑫宇看来,当下中国游客境外出游的症结已经不能简单归结于“素质”,而应落在“文化差异”。
同理,现阶段“媒体讨论也好,寻常反思也罢,也都是提升国人对文化差异认知和敏感度的过程”。周鑫宇举例说,中国人在吃饭时喜欢大声说话,但欧美人吃饭时比较安静,一些中国游客出国后对跨文化环境不熟悉,也没有及时意识到这种差异,导致一些人认为中国游客“大声喧哗素质差”。
周鑫宇指出,在这种情况下,“意识到差异、了解到不同后,作为游客需要做的就是尊重差异、入乡随俗”。
延伸阅读:
别再黑中国人在外素质低了,80年代日本人也不受待见!
游客的举止礼仪及其评价,其实从某种角度呈现了国力以及软实力。
文︱俞天任 腾讯·大家专栏作家
本文摘编自微信公众号“大家”(ID:ipress),原文首发于2016年10月26日,原标题为《别再黑中国游客了,80年代出国的日本人也不受待见》,不代表瞭望智库观点。
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时候有过一个“五讲四美三热爱”的运动,其中一项内容是鼓励大家要多讲“你好、谢谢、对不起”。别看这三个词现在几乎是像条件反射一样脱口而出的词,当时想听到可不容易。
笔者在上海上大学时寝室里有一位从广州来的同学,来上海之后去他在上海的亲戚家做了一次客,回来之后很有感触:“上海人太麻烦,孩子给父母盛碗饭父母还要谢谢,都是一家人,犯得着这样吗?”
虽然没有明说,其实他的言下之意是:是不是太做作了。
笔者还拜读过西北某省一本正经对下属干部下达的通知,要求他们在出国访问时要坐在椅子上,不要没事就蹲起来。
▲ 1980年代游览故宫的中国游客
有些东西仅仅是生活习惯,这些习惯在一个地方司空见惯了以为理所当然,但换一个时间或者空间看起来就会相当怪异。然而这种怪异仅仅是“看起来”而已,这种文化冲突随着交流的增加会自然减少,双方都自然会相互靠近做出改变从而不再相互觉得怪异,这种改变并不难,只要形成了共识就能够改变,不过需要一点时间。
中国人到这些年才开始大规模出国旅游,似乎经常会在不同国家弄出一点新闻来,其实也就是一些都说不上算事的小事,当然这种小事刷刷屏也没什么不好,起码说明了大家都挺在乎这类事。中国人好面子,出了门不能让人看笑话。
尤其不能让日本人看笑话。
中日关系大概是国与国之间关系中最微妙的,有点屁大的事立即会被放大成为天大的事,而现在中国游客去日本旅游的规模又已经远远超出了几年前所有人的想象,在所有的日本旅游景点都能听到讲中国话的客人,这种背景使得这个问题更容易出现。
上个月有一位去日本旅游的中国游客在名古屋东横INN酒店“无端把酒店的马桶盖拿了出来”,这件事已经超出了所谓“游客的举止”,都有了触犯法律的嫌疑,立时微信就被这件事刷了屏,有朋友担心这件事可能造成的后果以及会不会进一步恶化大陆游客在日本人眼里的形象。
其实这个问题倒不太需要担心,首先这种查无实证的事情在日本不会见光于主流媒体,因为当事者的酒店不会说。不是有个自媒体的公众号打电话去问名古屋东横INN了吗?这位自媒体可能不知道日本服务业的规矩,和顾客的纠纷是不会对外人说的,不要说你只是自命的“自媒体”,就是正规媒体都问不出来名堂。人家酒店做的是接客生意,只要东西追回来了就行,不会再公开说客人的短长,那不合行业规矩。现在在2CH上成为话题的有关内容都是从光明网上转过去的,并不是酒店方面透露出来的。
至于中国游客在日本人眼里的形象,在各种民调数字的显示都是不喜欢中国的日本人占了9成以上的现在几乎都没有了进一步恶化的余地了。实际上这些民调数字后面的感情或者价值观的原因比事实原因要更大,其实大多数的日本人连中国人都没有看到过,就已经先天性地对中国讨厌起来了。
这要归功于日本传媒。日本人喜欢说中国在进行反日宣传,但实际上在中国主流媒体上还真见不到正面反日的言论,而读卖电视台是有一档专门反华节目的,这档叫“そこまで言って委員会(口无遮拦委员会)”的90分钟的节目每周一次,里面什么怪话都听得到,都是一些听上去就古怪的话,比如什么“中国游客离开了酒店,酒店里的电视机就全没了”什么的。
日本的反华宣传主要在电视上,报纸上不多。比如《产经新闻》是日本最保守的报纸,几乎是逢中必反,但除了误发过某中国要人的讣告之外,还看不到完全的造谣。至于“产业经济新闻社”伞下另外的一份《Business i》则是专门报纸,在那张报纸上根本就看不到中国的坏话,但是在日本说起媒体的影响力,电视要比报纸大多了。
▲ 新闻图片:爆买成了近年中国游客出境游的主要特点
笔者住的地方原来看不到游客,但因为离孙中山纪念馆较近再加上还有一个奥特莱斯,这几年中国游客剧增,中国游客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多”,有时候一个团就是几辆大巴,有时还是几个团一起来,浩浩荡荡说中文的一大群,确实会给不懂中文的人带来一种压抑感。
但除了人多一点之外,笔者从来没有观察到过中国游客有过什么明显的失礼或者常识欠缺的地方。
日本人对于中国游客的指责除了“声音太大之外”之外,还有以下几种:
——边走边吃东西。这种现象在中国各地都看得到。笔者觉得在这个问题上应该接受日本人的批评而改一下这个习惯,因为走路吃东西会弄脏路面,不是掉的垃圾而是滴下的汁水。其实仔细注意一下,日本的街道上也有垃圾,但是因为路面上没有污渍所以不显得脏。中国不少地方地面上实际上一点垃圾都没有,但地面上的污渍就给会人肮脏的感觉。
——在店里随手拿东西吃。这种举动听起来很奇怪,但是有一些日本人所不知道的背景,在中国的不少地方,超市里出售的干果等就是可以品尝的,在常识的范围内吃一粒花生或者一颗红枣什么的不会受人责备。这是一个习惯的问题,并不是中国游客好占小便宜,但是日本的店里如果不是标出来可以品尝的样品是不能自己动手拿的。
——在饭店里吃自己的东西。这种习惯的由来也很有趣,原来中国的规矩也是不可以自带酒水进饭店的,但因为一些古怪的原因弄得中国现在有了“可以自带酒水”这条在世界上都几乎是独一无二的规矩,当然在日本不行,虽然笔者真的很希望在日本什么时候也能自带酒水。
这些都不是什么大事,做一些解释和说明就可以解决问题,头几次出国很容易把国外看作国内的延伸的事情常有,也并不只是中国人这样,就是现在以“优秀游客”闻名,到处不给人添麻烦的日本人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大规模出国旅游时也是这样。
“直到几十年之前因为国家政策的大失败而陷入了极度的社会混乱和贫困的国家,因为年轻人的增加而带来的人口红利以及经济开放的东风而达成了奇迹般的高度经济成长。接着泡沫化的社会被拜金主义而笼罩,手上捏满了现钞的那个国家的国民,飞到世界上去乱买不动产、艺术品和各种名牌,当然还有酒、点心和化妆品。就是说,经济力和品性根本就是两回事”
上面这段话是一位叫安田峰俊的日本作家在最近说的,要是以为这说的是中国游客那就错了,这段话回忆的是泡沫经济时全世界到处都是的日本游客。
中文中把没见过世面叫作“土”,没见过世面的人叫“乡下人”“农民”什么的,其实日本也有这样的说法,当时的日本有个名词叫“农协观光团”来讽刺那些头一次去国外开洋荤的日本人,说他们就是一群农民,也弄不清楚为什么农民在中日两国都不受人待见。
有一位叫嘉门达夫的日本歌手在1990年还特地作了一首流行歌曲叫《无敌的日本海外旅行》来讽刺日本游客,歌词是这样的:
日本恰恰恰,日本恰恰恰
这个多少钱?这个多少钱?日本恰恰恰
日本恰恰恰,日本恰恰恰
钱有的是,日本恰恰恰
腰上系腰包,这是日本人无敌国民性,鸟儿都会吓得掉下来
名牌店的前面挤成堆
两手都是旅行纪念品
抱着包包和香水,前进前进前进7天跑6国,分秒大移动
到处拍照片,日本恰恰恰
日本恰恰恰,日本恰恰恰
还有摄像机,日本恰恰恰
走着八字步,这是日本人老外就该讲英语
包包里面是梅干和酱汤粉
免税店里买洋酒
还有还有巧克力,买啊买啊买啊
不愿回家的女大学生
跑了几个观光地
这个国家就算去过了
……
好不容易到了这里,可到处都是日本人,
你还来不来?看起来这首歌只要把“日本”换成“中国”就可以用来在现在唱中国游客了,可见那些所谓“举止礼仪”问题都只是一个习惯问题,随着时间肯定会改善的。
大约是两年前,笔者的一位熟人在京都旅游,项目是从岚山坐船沿保津川顺流而下,同行的正好有一个从国内来的旅游团,全是年轻人。这些年轻人在旅途中不断互相提醒:“不要乱扔垃圾”“不要高声喧哗”“不能让小日本看不起”。那位熟人有点不屑:“不就是个旅游,至于要提到爱国抗日的高度嘛。”
笔者倒觉得虽然这些动作的出发点有点国粹的嫌疑,但是这也说明了文明和礼仪已经是社会的共识,时间长了,这些基本礼仪也就成了习惯,也就不再需要用“爱国抗日”来要求文明礼仪了。
实际上除了极少数案例之外,绝大多数情况仅仅是一种文化冲突,生活习惯的问题,根本就够不上什么“文明”或者“礼仪”的高度。不要说嗓门太大什么的,就是发生过好几次的小孩把尿事件也是这样。幼儿用尿不湿是这些年才刚刚流行起来,以前我们刚当人父人母的时候当街给小孩把尿是常事,现在也还有不少家长对于使用尿不湿还有各种各样的抵抗感。笔者并不是在鼓励满世界当街把尿,父母们当然应该预先准备好对策,但这种事情的出现有其文化的根源,不是什么不可原谅的大事。
甚至就是上个月发生在东横INN的“盗窃”事件也有一定的文化背景,笔者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当事人的解释是“以为是前一个房客忘记了的东西”,笔者并不是说如果是前一个房客忘记了的东西就可以拿走,而是说这种说法在中国文化的背景下不是不能理解。虽然《民法通则》中有“不当得利”的说法,但中华文化中始终是把“拾金不昧”作为一种需要颂扬的美德,而并不认为把拾到的东西据为己有是触犯法律。笔者倒希望可以借这次事件的东风在中国普及“不当得利”的概念,使得“把拾到的东西据为己有是违法犯罪”成为全社会的认识。
至于说到说话声音太大,日本人说话声音虽然不大,但是吃个面喝个酱汤弄得满屋吸溜吸溜地乱响也让人受不了。吃饭弄出声音在除日本之外的任何国家都有点失礼,其实在日本人开始走出国门旅行时日本媒体上也有不少人在不断告诫这些“农协旅行团”后备的日本人到国外吃东西不要出声,不能随地小便。有一阵日本人还真的忍住了,吃饭不出声也不随地小便了,但到后来日本成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自觉牛了起来于是又开始满世界吸溜吸溜面条了,当然随地小便是没有了,就是在日本国内也不容易看到了。
还是那位安田俊峰的见解,说如果中国游客什么时候真的变得形象很好了,也就是中国国力开始低下了。在他看来,日本游客的形象是变好了,但根本的原因除了多年来日本人知道了世界的常识之外,长年的不景气使得只有少部分有富余的人才能出国旅行也是一个原因,而且是更重要的原因。
大概美国游客的举止可以为这种理论提供某种证明,应该说美国游客的举止才是最坏的,所说的中国游客的坏毛病美国人全有,只不过没人敢说。在日本电车上中国游客如果行李放的位置不好立即会有人发牢骚,但白人就是把箱子放在车门口也没人敢吭一声,没准还会有人卖一下萌,从箱子上跳出去。
游客的举止礼仪及其评价,其实从某种角度呈现了国力以及软实力。
库叔福利
库叔的赠书活动一直都在!中信出版集团为库叔提供30本《算法之美:指导工作与生活的算法》赠予热心读者。“算法”并不只适用于计算机,同样适合我们的生活与工作,租房、收拾衣柜、选择餐厅、时间管理……无不能用算法解决。请大家在文章下评论,点赞最高的前2名(数量超过30)将得到赠书。
扫码添加库叔个人微信号,第一时间得新书,读好书,还有活动福利等着你
总监制:金风
监制:夏宇
责编:戴丽丽 李逸博
编务:黄俊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