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简史

admin

文章最后更新时间:2023-09-18 19:50:12,由管理员负责审核发布,若内容或图片失效,请留言反馈!

-

开讲东汉简史。

-

西汉后期外戚专权,其中王莽就是外戚。西汉的外戚比较复杂,就是你的老婆、老妈、奶奶,三家外戚在那斗争,最后在外戚斗争中,王莽胜出。王莽考虑到此前的政局比较混乱,政治斗争胜利果实来之不易,所以王莽开始替代刘氏,自己称帝。王莽称帝以后,把刘氏宗族的优待全部取消。

-

有些人讲王莽是个理想主义者,有些人讲王莽是个道德家,其实王莽就是个儒生,他推行的那些政策都是自我感觉良好,但不得人心的政策,不管是加强中央集权,推行均田,还是打击权贵,最后把所有的人都得罪了。外有归附的少数民族复叛,内有农民起义军起义,河北的起义军,山东的起义军,还有湖北、湖南一带的起义军,都开始起事。

-

-

缘起刘发。刘发是汉景帝的儿子,当年汉景帝喝醉酒,所以就去找他的嫔妃造人,结果嫔妃因为不舒服就让侍女接待了汉景帝。当时汉景帝酒醉,所以办完了事,结果生下刘发。因为是侍女所生,所以汉景帝很不喜欢刘发,故将刘发打发到长沙为王。作为刘发而言,从小就被人看作是后娘养的,所以为人乖巧聪明。汉景帝并不待见刘发,所以长沙国的领土特别小,而且土地非常贫瘠。

-

刘发也是汉景帝的儿子,所以也被封了王。汉景帝过寿,刘发给汉景帝祝寿献舞,但是刘发穿的衣服特别的窄小,跳舞的时候伸张不开,众人皆笑他。汉景帝特别好奇,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刘发回答说:臣国属地狭小,不足回旋。因为刘发是当着众人的面说,所以汉景帝自己感觉到不好意思。父亲看不起儿子,毕竟是一件很不道德的事情。汉景帝经过反思就把武陵、零陵、桂阳都划给了长沙国,从此以后长沙王的封地就变得非常大,这也是后来长沙王这一支可以复兴汉室,重建东汉的原因。

-

你们想,刘邦为什么要搞封建制?

-

王莽很具有儒生胡作非为的气质,下定决心,踩下油门开历史的倒车。当时在山东出现了赤眉起义军,在湖北出现了绿林起义军。绿林起义军拥护刘玄为帝。赤眉起义军刚开始也是拥护刘玄为帝,但刘玄厚亲薄疏,于是赤眉起义军重打锣鼓新开张,拥护刘盆子为帝。

-

刘秀和他哥刘縯辅佐刘玄起兵。

-

-

接下来是昆阳之战,绿林军想打下洛阳,于是开始围困宛城。王莽派王邑带50万大军来救,要一举拿下宛城,攻打宛城的路上有个昆阳城,当时的将领劝王邑从昆阳绕开,直接打宛城。但王邑认为他有50万的军队,昆阳只有一万人,所以决定先拿下昆阳再去救宛城。

-

王莽、王邑这些都是外戚,靠荫恩上位,自己并没有什么真本事,也不会打仗,但是王莽不愿意或者说不敢把兵权交给别人。王邑带着50万大军,自己又不会指挥。刘秀带1万人来救昆阳,王邑也带1万人与刘秀正面交锋,王邑认为他这1万人能打的过刘秀那1万人,王邑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干的。刘秀从1万人中挑出3千人组成敢死队,发起了对王邑的攻击,在阵前乱军之中,把王邑的部队给灭了。

-

接下来刘玄打到了长安,在长安称帝。刘秀和刘縯两兄弟与刘秀是堂兄弟,在刘玄称帝过程中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而且都是亲属。刘縯的部下对刘玄不恭敬,这就犯了大不敬之罪,刘縯为人急公好义,就去为部下求情。刘縯因为功高震主,所以刘秀早就打算除之而后快,这就导致刘縯最后被杀。而刘秀比他哥会做人,他一直低头承认错误,说刘玄做的对,最后刘玄自己也感觉杀刘縯这件事情不太合适,于是提拔了刘秀。

-

对于刘玄而言,留在长安始终是为祸不远,周围都特别危险,于是他计划离开长安。而当时刘秀也是功高震主,刘玄已经开始提防刘秀,刘秀通过行贿的手段贿赂刘玄身边的人得免。当时河北有铁马、青犊农民起义军,刘秀表示他愿意带兵去征讨。当时的刘玄不愿意让刘秀离开,因为刘秀一旦离开,就相当于鱼入大海,鸟飞青霄。

-

刘秀重金贿赂刘玄旁边的曹竟,刘秀知道他待在长安肯定是死路一条。当时的刘玄也确实面临征伐的问题,你不打别人,别人打你,所以刘玄最后还是同意刘秀带兵离开。接下来刘秀打邯郸,而刘秀的兵力根本打不下来邯郸,这时就有人给他出主意,把渔阳和上谷的军队先控制起来,因为这些地方还没有反叛,还是政府军队,先把这些军队控制,然后与刘杨结为姻亲,然后再来打邯郸,最后刘秀就拿下邯郸,作为他在河北的根据地。

-

当时的河北有100多万农民起义军,遍地是称王称帝的这种人,刘秀在河北没有根据地,他自己带的兵也特别少,根本收拾不住局面,但是刘秀拿下邯郸以后,他就有了争夺河北的条件。接下来刘秀开始剿灭河北的农民起义军,河北起义军最大的问题就是不思进取,起义军起事已经时间很长了,但是一直没有考虑过打长安的问题,所以最后让刘玄捷足先登。

-

河北起义军虽然人数众多,但是他们并不会打仗,就是一群乌合之众,最后被刘玄截断粮道而打败。河北起义军中精壮的,适合当兵的,就变成了刘秀的部队,弱兵就地转化为农民。伴随着刘秀稳定河北局势,刘玄感觉到刘秀的势力太大,没有办法控制。刘玄封刘秀为萧王,让他回长安,但是刘秀知道回长安就挂了,所以他以河北没有平定为由,拒不领命,此后在河北发展。

-

当时还有一支起义军山东赤眉军,他们也想投降刘玄,但是刘玄是绿林军拥立,所以绿林军高级将领不愿意接纳赤眉军。赤眉军还是很有诚意的,但架不住小农意识很重的绿林军的羞辱,最后赤眉军拥立了一个新皇帝叫刘盆子,接下来赤眉军打到了长安,而此时的刘秀选择坐壁上观。绿林和赤眉开始在关中地区大打出手。你们也见过山东人和湖北人,湖北人肯定打不过山东人,最后赤眉军控制了关东,诱杀刘玄,拥立刘盆子称帝。

-

公元25年8月5日,刘秀在鄗城继皇帝位。公元25年6月,赤眉军拥立刘盆子为帝,攻入长安后诱杀刘玄。

-

-

此时的刘秀在河北劝降河内,回师洛阳,控制洛阳以后就把赤眉军堵在了关中地区,而此时关中地区爆发了严重的旱灾,导致赤眉军减员严重。刘秀也打不过赤眉军,而赤眉军进入关中以后饥荒导致减员严重,也没有什么好的解决办法。赤眉军想打出关中,赤眉军的战斗力非常强,几次打败刘秀的部队,但是人越打越少,还是冲不出关中,最后被刘秀聚歼。接下来刘秀收复陇右,占领四川,对山东、淮南国这些地方用兵,灭了益州的公孙述,天水的隗嚣,天下大定。

-

公元36年,刘秀再次统一汉朝,史称东汉。

-

杯酒释兵权。天下初定,这些军候都是跟着刘秀打江山的,刘秀怎么对这些人呢?刘秀的办法就是给这些人加官进爵,然后将他们调离军事部门,直接把军权夺掉,这就是最早的杯酒释兵权。你看他好像是位置提升了,其实丢了军权。

-

掌控朝纲。刘秀设立了尚书台,改革汉朝的制度,原来在刘邦手中的宰相制,汉武帝手中的三公制,刘秀这次改革目的是架空三公,尚书台相当于是秘书处,相当于是清朝的军机处。刘秀的手段其实和汉武帝的手段一样,就是儒法杂治,用霸道来统治国家,强力反腐打击既得利益者。

-

东汉的建立经历了长期的战乱,导致人口只有原来的五分之一,但是政府人员还是特别多,政府的部门也特别多,当时的县制也特别多,所以刘秀裁撤了很多县,将人数少的县合并成了一个县。

-

西汉出于对外作战的考虑,编练了很多地方军队,在不对外打仗的时候,地方军队对于国家财政而言就是负担。东汉初建,没那么多钱养地方军队,刘秀开始裁撤地方军队。

-

接下来是对外政策的问题,此时匈奴出现分裂,很多朝臣提议对匈奴战争以求不世之功,刘秀明确表明:欲求边功,不如息民。因为裁撤了军队,所以对外打仗就没有那么多兵。你组建这些军队就得用钱,而当时东汉经济凋敝,民不聊生,所以没钱对外作战,故刘秀的对外政策以怀柔为主,在早期和中期不对匈奴用兵。

-

财税政策。刘秀制定的东汉财税政策是三十税一,当时西汉末期大量的土地兼并,接下来是全国遍地烽烟的农民起义,导致很多人无田可种成为流民。这些流民今天镇压下去,明天还是没地方吃饭,所以只能继续当土匪。刘秀接下来的政策就是度田,丈量全国的土地,然后分给流民土地,其实就是均田安置流民。

-

意识形态。刘秀的国家意识形态是汉武帝的独尊儒术,王霸杂之。

-

南匈奴归附。刘秀执政时期南匈奴归附。西汉后期内乱不止,东汉刚刚经历战乱,当时的匈奴无人制衡,所以特别专横,一改此前在汉武帝时期的顺服。匈奴骄横不仅是对东汉专横,单于对自己的内部也专横。单于的专横导致的结果就是匈奴的其他国王受不了,于是他们开始转投汉朝,这就是南匈奴归附。此后整个东汉历史就是扶持南匈奴打击北匈奴,南匈奴就成了东汉的长城。

-

-

日本有个文物,汉倭奴国王印,这个印是东汉刘秀送给日本国王的。当时的日本和今天的日本不一样,当时的日本人是虾夷人,而现在的日本人是扶余人。扶余人就是当年的高句丽,现在的日本就是当时高句丽征服日本把虾夷人赶到了北海道。我们经常说日本阴狠,其实不是这样,此日本非彼日本。

-

对外政策。刘秀对待匈奴、西域、日本、高句丽的态度是东汉的国策决定的,东汉的国策是休养生息,所以军队很少,因此对这些国家以怀柔为主。

-

刘秀死后,刘庄继位,史称汉明帝。刘庄继位后,借鉴西汉因外戚专权导致亡国的教训,所以刘庄严防外戚,外戚所有的亲戚一律不用。这其中还有一个典故,刘庄的皇后求刘庄给她弟弟安排一个差事,刘庄给了皇后弟弟一千万钱,钱可以给,但是爵位不能给。

-

刘庄继承了刘秀的政策,对内发展,对外收敛。刘庄个人生活特别节俭,他的治政方法和汉武帝其实是一样的,打击权贵,整顿吏治。刘庄时期出现最著名的事件就是王景治河,这在人类历史上,在黄河治理史上都是功彪千秋,利惠万世之举。王景治完河以后,黄河八百年都没有改道泛滥。

-

刘庄的政策得人心,内政外和,东汉的人口很快就达到了3400万,这在中国历史上也是第一次,史称明章之治。

-

刘秀执政时期,东汉和匈奴反复争夺西域。到刘庄执政时期,经济已经恢复如初,所以东汉派窦固率军北击匈奴,在西域设立西域都护府。东汉和西汉一样,也搞封国,东汉其实就是西汉长沙国复立汉室。村长为什么讲刘庄的问题?为什么讲刘发的问题?为什么讲长沙国的问题?就是因为长沙国兹事体大,所以最后才使刘玄、刘縯、刘秀并起,刘秀最终复汉称帝。

-

刘庄认为封国对他的统治是有威胁的,所以东汉的封国比西汉的封国面积大为减少。你们看三国演义,你们想为什么西汉末期是刘玄、刘秀、刘盆子三国之乱,而东汉末期是曹操、袁绍、马腾、孙权之流为祸一方?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东汉的封国特别小,所以宗室力量微弱,好处就是不会有七国之乱,坏处就是无人救咸阳。东汉宗室微弱,导致宦官、外戚、权臣、农民起义军、地方势力陆续做大,并最终导致魏蜀吴三国鼎立。

-

进兵哀牢。刘庄执政时期,继续向西南地区扩张,一直打到哀牢,哀牢就是今天的缅甸北部,所以缅甸北部自古以来也是中国神圣不可侵犯的领土。假如当年刘庄再勇毅一点,打通中国在印度洋的出海口,那么今天的中国将会拥有两洋逆天(同美国)。

-

-

佛教传入。刘庄时期引入佛教,当时刘庄做了一个梦,梦见了一个西方金人,大臣说这是印度的佛教,于是刘庄派遣蔡愔、秦景赴天竺求法,并修建西安白马寺,从事佛经翻译工作,史称永平求法(永平是刘庄年号)。白马寺是朝鲜、日本、越南佛教的祖庭,时至今日,三大宗教基督教、伊斯兰、佛教,中国三而有一,也可归功于汉明帝刘庄。

-

刘庄死后刘炟继位,史称汉章帝。刘庄、刘炟在历史上被称为明章之治。刘炟治下,励精图治,劝课农桑,兴修水利,轻徭薄役,政治统治非常的宽厚。当时的中国出现了河南、河北、山东连年大灾,理论上来讲此时会出现铁马、青犊、绿林、赤眉这些农民起义,但是因为明章之治,东汉的国力强盛,而且不对外进行战争,所以东汉有能力赈灾,使东汉的政局平稳的度过了连年大灾。

-

刘炟执政时期,著名的事件有班超出使西域,乌孙来朝。

-

刘炟去世,刘肇继位,史称汉和帝。刘肇继位时年幼,窦太后临朝称制。窦家掌握兵权,先后四次对北匈奴作战,经稽落山之战、伊吾之战、河云北之战、金微山之战后,北匈奴逐渐淡出历史舞台。刘肇亲政后,将外戚窦氏逐一剪除,重演了汉宣帝平霍氏的故事。

-

永元之隆。刘肇继承他爷爷和他父亲的政策,集中国家力量开垦农田,刘肇开发了730万顷土地(3.6亿亩土地)。古代,土地和人口数量有直接的关系,开发土地后人口就开始大量增加,使得东汉人口从3000万一直增长到5300万,史称永元之隆,永元之隆的意思是东汉的国力已经达到了最巅峰的状态。

-

出使罗马。刘肇执政时期,派出甘英出使罗马,最后被安息王(安息国是东西方贸易的皮条客)挡回。

-

刘肇去世,刘祜继位,史称汉安帝。在刘肇手中出现了外戚专权的问题,到刘祜手中外戚专权的问题再次出现,而皇帝为了对付外戚,开始搞阉党(就是宦官),让宦官来对抗外戚。

-

刘祜执政时期,因为班超年纪太大,于是离开西域回长安,离开西域以后西域都护府换人任尚。任尚行苛政,导致西域诸国开始叛乱,说白了就是任尚镇不住新疆人,导致新疆人开始搞事情。当时的陇西、青海的羌族也开始搞事情,而且还把事情搞的比较大。此前的羌族叛乱,两三年就可以镇压,但在刘祜执政时期,镇压甘肃、青海的羌族叛乱,前后用了11年时间,导致东汉国力大损。

-

刘祜年幼,邓太后专权。刘祜执政,他要抛弃外戚就需要其他人来保护他、帮助他,而刘祜使用的人就是宦官,导致的结果就是宦官作为政治势力开始在东汉政治舞台上出现,开启了宦官和外戚恶斗。

-

西域都护任尚镇不住新疆人,导致西域的车师和匈奴联合起来入侵西域。班超的儿子班勇带领500人,到达西域都护府,克服西域,稳定了新疆的态势。

-

刘祜去世,刘保继位,史称汉顺帝。刘祜死后,阎皇后专权,刘保不想被阎皇后控制,不想被外戚控制,所以搞政变夺权。因为他依靠宦官夺权,此后再依靠外戚统治。外戚比较复杂,就是你老婆、你妈、你奶这些外戚互斗,所以皇室灭掉一族外戚,还要依靠其他外戚来维持统治。

-

刘保去世,刘炳继位,史称汉冲帝。汉冲帝时期梁皇后专权,梁皇后的哥哥就是梁冀,掌握实权。中国的政治分为内外朝,内朝看皇后,外朝看权臣。而梁皇后专权,把内外朝都控制了。

-

刘炳三岁而亡,刘缵继位,刘缵把梁皇后的哥哥梁冀称为跋扈将军,而梁冀也比较二,直接把刘缵毒死了。

-

你们想这么一个问题,在西汉历史上为什么有七国之乱?在东晋历史上为什么有八王之乱?为什么在东汉历史上都是外戚专权?宦官当政?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东汉把宗室削弱的太厉害,西汉的宗室相当于是个省国,东汉的宗室相当于是个市国,搞不好就是个县国,所以东汉的宗室特别的羸弱,以至东汉覆灭的时候,这些宗室没有力量进行复国。你们想为什么要搞分封制?分封制就是为了拱卫中央。你们再想,为什么东汉最后会灭国?就是因为东汉抛弃了分封制,或者说削弱了分封制,使其达不到拱卫的目的。

-

刘志继位,史称汉恒帝。刘志继位,还是梁太后掌内朝,梁冀掌外朝。刘志不想做刘缵、刘炳,所以他把宦官武装起来,相当于练了葵花宝典的宦官,将梁冀逼死,梁太后被边缘化,刘志控制朝局。刘志依靠宦官上台,所以依靠宦官统治。

-

汉朝政治,有几大政治派别。第一个是军队,比如说周勃诛灭诸吕。第二个是文官集团,比如说萧何、曹参。第三个是外戚,比如说何进。第四是宗室,比如说刘武。第五个宦官,比如说曹操。

-

东汉削弱宗室,针对文官集团搞了尚书台,玩大司马把军队权利集中在皇帝手中。接下来舞台上就剩下三个人,外戚、宦官、文官集团,当时的外戚集团梁冀这一派被整肃,剩下就是宦官和文官。文官很快就展开了进攻,开始弹劾宦官弄权,接下来宦官开始报复文官集团,导致200多人被流放、诛杀,这是东汉历史上第一次党争。

-

从刘志夺权的来看,这是一个比较有能力的皇帝,但是你看他后面做的这些事情,可谓荒唐至极。比如让宦官迫害文官。这在此后很长一段时间,都是影响中国政治很重要的一件事情。政局稳定后,刘志干了两件大事,第一件事情就是卖官;第二件事情就是收罗宫女,刘志收罗了上万宫女,供他淫乐。

-

奇事一桩。166年,罗马派使者至东汉洛阳,朝见刘志。

-

刘志卖官,直接导致了东汉帝国的灭亡。

-

你看三国演义,诸葛亮、刘备他们一坐下来,就开始骂桓灵二帝。桓帝,就是刘志。接下来是灵帝,就是汉灵帝,就是刘宏。

-

分封制下,藩王都希望国家好。外戚专权都希望国家坏,因为只有国家内外交困,外戚才能大权独揽。在皇帝的选择方面,藩王都希望能选出德才兼备的皇帝带领大家一起发财,而外戚专权则希望选择年幼的皇帝好垂帘听政。

-

刘宏上台,窦太后专权。东汉建国初期对外戚集团严厉打击,不允许外戚集团崛起,到了桓灵时期,外戚集团崛起不可避免,于是皇帝采取重用宦官的方法制衡外戚。外戚也不傻,窦武打算利用手中兵权铲除宦官,而宦官都是搞情报的出身,很快就察觉到了危险的气息,于是先下手为强,诛灭外戚窦武。

-

刘宏开始学刘志卖官鬻爵。刘宏若没有卖官,仅仅是外戚和宦官的斗争,无非就是今天死宦官,明天死外戚的事情。刘宏搞卖官鬻爵以后,就导致民不聊生。买官的钱是必须挣回来的,官员怎么赚这个钱?只能是靠搜刮老百姓。老百姓活不下去,就只能造反,所以就成了死循环,导致的结果就是黄巾军起义。

-

184年,太平道教主张角发动黄巾起义。

-

-

我们前面讲外戚是怎么被剪除的?就是皇帝把宦官武装起来,让宦官练葵花宝典,练完葵花宝典以后就开始干外戚。外戚手中有兵权,外戚就要硬干宦官。在灵帝时期,外戚要灭宦官,但是宦官比外戚先下手,宦官的情报系统比外戚强大。外戚想干宦官,宦官先把外戚给除了。灵帝前期是董太后专权,宦官把外戚除掉后,灵帝的老婆何皇后开始进阶,何皇后是屠夫家庭出生,她有个哥哥叫何进。

-

一讲何进你们就知道是什么情况了,何进、曹操、刘备、孙权、孙策就连起来了。宦官把旧的外戚干死,新的外戚何进上台了,新的外戚何进掌天下兵马。因为朝廷卖官鬻爵,地方官员就要贪污受贿,整个东汉的局势大坏,河北、河南黄巾军起义,凉州出现叛乱。

-

农民起军还是个小问题,东汉很多制度设计都是荒腔走板,东汉搞了州牧制。什么叫刺史制?刺史制是汉武帝搞的中央集权,汉武帝的意思就是削弱地方权力,中央直管地方。而刺史就是督查地方的,说白了就是监督地方。什么叫州牧制?州牧就是把权力下放到地方。为什么要下放到地方?目的是为了让地方组织军队镇压农民起义,就相当于曾国藩搞湘军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为什么农民会起义?答:因为朝廷卖官鬻爵,不让老百姓活。

-

刘璋这些宗室开始观望,这些宗室相对于西汉来讲力量特别弱,所以他们这时候也没有能力匡扶东汉。像袁绍、袁术、孙坚、公孙瓒这些人他们就开始打小算盘,开始想下一步他们应该怎么办。在灵帝时又出现了党争的问题,文官集团和宦官集团又进行了一次战略决战,而这次比桓帝时期更严重,桓帝时期才二百多人,到灵帝时期多达六百多人,毫无疑问手无缚鸡之力的儒生再次失败。

-

灵帝依靠宦官,何进想搞宦官,于是何进把董卓叫来,曹操就问何进你诛杀几个宦官,把董卓弄来干什么?宦官以退为进到何皇后处求情,何皇后头发长,把她哥喊来商量此事,结果宦官年轻人不讲武德,先下手为强,把何进的头割下来扔出去了,接下来三国演义正式开始。

-

灵帝如何?灵帝是东汉皇帝中最次的一个,导致后世皆骂之。你看其他人对灵帝的评价,诸葛亮骂的是桓灵二帝,其他大部分人只骂灵帝,因为桓帝做事情还不是太过分,而东汉就是灵帝给玩死的。没有灵帝,东汉还亡不了。

-

-

接下来刘协继位,就是汉献帝。刘协是董卓所立,董卓和吕布为了抢貂蝉,董卓被吕布刺死。董卓手下要投降,王允充分发挥了儒生傻叉的气质不同意,导致董卓手下复叛。汉献帝被董卓的手下李傕、郭汜、樊稠之流控制,接下来就没人鸟汉献帝了。然后曹操把汉献帝迎过去,奉天子以令不臣。

-

东汉宗室的力量特别弱,所以曹操自己封了魏王。你想,假如说东汉有西汉那样的长沙王,曹操敢不敢封魏王?最后在公元220年,曹丕逼迫汉献帝禅让。再往后就是司马懿,司马氏又把曹家给端了。

-

曹操时期,重新开始重视宗族,军权绝对不假他人之手,你看带兵玩的全都是曹家的人。司马懿手中的军权,几授几夺,就这样玩。最后司马懿推翻了曹氏家族,又开始搞分封,最后导致八王之乱。外戚专权,八王之乱,这就对了。

-

汉献帝刘协禅让,换取曹丕封了个山阳公。司马懿篡位,刘协后人怕祸累自己,于是移民日本。你们现在听到日本有个高桥的姓氏,那个就是刘的意思。日本国王原来是东汉册封,此时日本人第一次见东汉皇帝,所以礼遇有加。

-

东汉简史完。

-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信达升级网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会员中心

最近更新

热门浏览

标签列表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