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最后更新时间:2023-09-18 20:57:34,由管理员负责审核发布,若内容或图片失效,请留言反馈!
西汉军队封狼居胥,东汉同样武功赫赫,东汉军队打仗善于 “以少胜多”。比如根据《后汉书》的记载,班超在西域曾以千余人的兵力打败了贵霜帝国的7万军队,取得了捍卫东汉西域主权的辉煌胜利。
东汉守卫西域的兵力有多少人呢?根据史书记载,汉朝西域都护府的官员有370多人,而都护秩比2000石,相当于统帅一部兵力的军事将领。按照汉朝的军制,一部有2到3个曲,一曲有兵力1000人,2到3个曲折合换算,汉朝在西域的兵力就有2000人到3000人,那么,班超稳定西域的兵力最多就3000人。
东汉如何以数千人的兵力掌控西域百余万平方公里的国土。
上图_ 班超 出使西域
第一,屯城。屯城是汉军守卫西域国土的重要基础。
屯城为两汉时期汉军在边防重镇修筑的城池,目前考古学界在西域发现的汉朝屯城遗址就有数十个。东汉时期在今天新疆南部的塔里木盆地和昆仑山脉附近就修建了数量众多的屯城。
东汉的屯城有什么特点呢?东汉名将耿恭守卫的疏勒城就是东汉屯城的典型代表。
耿恭守卫的疏勒城在今天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的奇台县境内,整个城池,经过近2000年的风雨,考古现场发掘出来的城墙遗址最高的还有3米。城内的西北方向还有一座面积较小的城池,和主城遥相呼应,形成坚固的守卫屏障。
上图_ 耿恭(生卒年不详),字伯宗,扶风茂陵(今陕西省兴平市)人
根据考古现场发现的线索和考古发掘的研究,疏勒城遗址有以下几个特点:
首先,现场发现的大量的铁制兵器和盔甲,有鲜明的汉代特征。结合文献记载证明,这个疏勒城城池内有汉军将士曾在此守卫边疆。
其次,疏勒城依靠地形山涧建成,北面和西面有城墙,而南边和东边以深涧为守卫城池的屏障。山涧有水,解决了城内将士生活用水的问题。山涧还成为敌军进攻城池巨大障碍。疏勒城依山而建,体现出疏勒城鲜明的军事色彩。
通过疏勒城现场考古发掘,就能看到东汉屯城的一般规律:依山而建,地形易守难攻。城池靠水而建,解决了守城将士的用水问题。有了水源,有了险要的地形和坚固的城池,汉军将士就能守卫边疆地区,打退匈奴等敌军的进攻。
上图_ 中国史稿地图集.西北地区军事屯田
第二,屯田。而东汉时期西域的屯田制度沿袭自西汉,和西汉既有联系又有不同。
《后汉书·西域传》记载:永平十六年,明帝乃命将帅,北征匈奴,取伊吾卢地,置宜禾都尉以屯田,遂通西域。
这句史料是什么意思呢?汉明帝永平十六年(公元73年),汉军反击匈奴。与此同时,汉朝在今天新疆的伊吾地区设置宜禾都尉屯田,开始对西域的经营。
《后汉书》还记载,到了永平十七年冬天,汉军出击车师国。汉帝国在金蒲,柳中等地,“屯各置数百人”。这就说明,汉朝在金蒲城、柳中城等西域地区屯田戍边,一个屯田据点有屯田人员数百人。
上述屯田地理位置好,土地肥沃,地处西域东部的交通线上,属于战略要冲,起到了很好的稳控西域的效果。
东汉的屯田为汉军守卫西域达到了很好的效果,比如汉安帝时期,朝廷派出班勇为西域长使,率将兵500人屯驻扎在柳中。班勇本人就以柳中为基地反击西域的焉耆等国。
上图_ 东汉持环首刀武士画像石
第三,装备和战术。
东汉军队能牢牢守护西域国土,离不开东汉军队手中的装备和战术。在班超和贵霜帝国军队的对决中,汉军的装备就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汉军的主要装备有:
环首刀,西汉时期有环首刀,是当时世界上实力很强的近身格斗武器。由于西汉时期钢铁产业迅速兴起,钢铁产业直接引发了汉军武器的革命。
这个革命性体现在哪里呢?环首刀装备汉军之前,汉军反击匈奴使用的武器为汉剑。汉剑由于双面开刃不利于骑兵作战,不利于劈砍,很容易折断。而环首刀易于战场砍杀。再加上弩和戟的配合,极大地提升了汉军骑兵的战斗力。
环首刀坚固到什么程度呢?1974年,山东临沂地区发现了东汉的环首刀,含碳量为0.7%。刀子上刻有铭文:永初六年(112年)五月丙午造卅湅大刀吉羊宜子孙。“卅湅”就是炼了30次,也就是这把出土的环首刀使用百炼钢技术锻打30次。汉朝先进的钢铁工业为汉军作战提供了极具杀伤力的刀具。汉朝的钢刀引发了罗马人的兴趣,罗马的史料里就明确记载罗马人对汉军刀具的羡慕——没有一种铁能和中国(汉朝)的钢相媲美。
上图_ 弩是古代的一种冷兵器,是古代兵车战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腰引弩:东汉军队装备了射程远的腰引弩,弩手利用腰部力量发射弩箭。根据《晋书》记载,士兵用腰引弩射击需要耗费大约9石的力气。明朝的《武备志》记载,腰引弩,或者说腰开弩需要力气大的士兵才能拉动。从《晋书》和《武备志》的记载就能看出,东汉军队装备的腰引弩为弹射力大、杀伤威力大和射程远的武器。
上图_ 西汉对匈奴的 漠南之战
除了环首刀和弩,西域汉军灵活的战术成为战胜强敌的法宝。
汉军的灵活战术在西汉和东汉的汉军中都有体现,比如在汉军反击匈奴的漠南决战中,霍去病带领800将士孤军深入,消灭匈奴2028人,获封“冠军侯”。两次河西之战,霍去病率领汉军孤军深入,重创匈奴。而班超在西域抗击贵霜帝国的作战,也有派出部队切断敌军后勤补给,半路伏击敌军求援部队的精彩战术。汉军擅长打“特种作战”,以少胜多的特点在霍去病、班超指挥的汉军身上体现得非常明显。
汉军的屯城、先进装备和战术在东汉帝国抗击贵霜帝国的战斗中体现的非常突出,而东汉帝国打败贵霜以少胜多的战例,就直接证明了东汉军队能以数千人的兵力有能力守卫西域的广大国土。
上图_ 班超(32年-102年),字仲升
公元90年,贵霜帝国出动了7万大军进攻西域。而班超这边仅千余汉军守卫西域。面对强敌的进攻,汉军怎么做的呢?汉军依托坚固的屯城顶住敌人的正面进攻,汉军依托弩箭和屯城的有利地形,大量杀伤贵霜士兵。
就在守卫屯城的士兵和贵霜军队硬刚的同时,另一部分汉军采用极其灵活的战术,切断了贵霜军队的后勤补给。贵霜军队顿时乱作一团,但贵霜军队的指挥官故作镇定,请求龟兹援军的到来。
贵霜军队派出一支求援部队向龟兹进发。但就在前往龟兹的半路上,汉军已经设好了埋伏圈。数百名汉军士兵历经战阵,用弩箭和环首刀等武器猛烈进攻准备前往龟兹求援的贵霜求援部队。经过激战,汉军打得贵霜求援部队全军覆没。贵霜军队接连遭到汉军重创,被迫撤出西域。
上图_ 西域三十六国(汉时期)
总而言之,东汉帝国屯田开发西域,发展经济,为军队作战提供后勤支持。屯城为汉军提供坚固的防御工事,而先进的装备和灵活的战术,让汉军有了“一汉杀五胡”的壮举。东汉的将士们在屯田、屯城和装备、战术四大要素的支持下,以数千人的兵力牢牢守住了西域国土,并在战略上策应汉军主力歼灭匈奴的战斗。
到了公元94年,伴随着汉军打败北匈奴的时代背景,班超打败了焉耆、尉犁等西域国家,西域50国归附汉朝,东汉帝国武功赫赫,版图辽阔,四夷宾服。
作者:孙毅 校正/编辑:莉莉丝
参考资料:
〔1〕《2000年前的疏勒城血战:孤城抵挡匈奴大军,仅13人生还》 宋宇晟 中国新闻网
〔2〕《丝绸之路的地标——疏勒城》 杨镰 《文史知识》杂志
〔3〕《你一定爱读的中国战争史•东汉》 黄新兴 台海出版社
文字由历史大学堂团队创作,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