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漫漫其修远兮——中国人历史溯源 第八章 五胡乱华(上)

admin

文章最后更新时间:2023-09-19 12:47:14,由管理员负责审核发布,若内容或图片失效,请留言反馈!

第八章五胡乱华(上)

真实的“三国演义”远没有小说里写的那么激情澎湃,连年不断的战乱,使农业生产无法正常进行,经常出现大范围的饥荒,甚至一次饿死上百万人。东汉末期三十年,出现在正史上的“人相食”就有五次之多,而有记载的“屠城”更是不胜枚举,政府能控制的人口数甚至不到一千万人。从公元220年魏国建立到公元280年西晋灭吴这60年,虽然没有像东汉最后30年那样遍及全国的乱战,但三个汉人政权之间的争斗一直没有停止,与其它民族的战争也时有发生,因此人口和经济的恢复速度依旧十分缓慢,以至于各国军队在不打仗的时候主要任务就是“屯田”种地,不然连粮草供应都成问题。

魏蜀吴三国的统治者里,曹操家族号称是汉初名臣曹参之后,刘备也自居汉朝宗室,孙权家族据考证原来是姓“项”的,还不知何时掺入了一些高加索人的血统。至于其中有多少是攀龙附凤的结果,就不得而知了。三个“汉人”国家能维持统治,一靠当地世家大族的支持,二靠强大的军队,为此三国都曾向周边的少数民族征调士兵、贡赋,或强迫其移民以补充自身的人力资源,弥补战争带来的巨大损耗。魏国平辽东时连高句丽人(今吉林及北朝鲜地区)都被征调,蜀国为稳定后方诸葛亮深入不毛亲征“南中”(今贵州、云南直至缅甸地区),吴国甚至派兵去海外寻找土地和人口资源,结果发现了“夷洲”(今台湾),还抓回几千土著(南岛语族人),并导致台湾原住民开始向更远的海外迁移。根据现代基因检测,马达加斯加、新西兰和夏威夷等地的土著,都是从台湾为起点辗转跑过去的,历史不过一千多年。

许多原本居于边疆及偏僻地区的非华夏族裔,从这时起开始更加深入华夏族“汉人”的腹地,关中、四川地区有羌、氐,山西、陕西有匈奴,河北、辽宁有乌桓、鲜卑,江东地区有山越,两湖地区有武陵蛮。这些“蛮夷”开始与华夏族人混居杂处,使得华夏族人的血统里增添了更多的新基因。尤其是北方的鲜卑人,在融合了留在草原的匈奴部落后,成为一股强大的势力,甚至吸收了不少躲避战乱的“汉人”,一度在三国时期形成统一的政权,对魏国北境形成威胁。虽然在魏国派人刺杀其首领轲比能后,鲜卑各部落又重新变成分散状态,但其人口数量依旧在不断壮大,并将在此后的200多年里成为北方胡化的主力之一。

三国时期的连年战乱,倒是极大的刺激了中国在武器方面的进步发展,像刘晔改进的投石车、诸葛亮发明的连弩、木牛流马等等,锁子甲(链甲)也是在这时开始逐步替代以往的鳞甲并逐渐成为盔甲的主流。尤其是马镫的普遍使用,使从西亚传来的具装骑兵变得更易培养,因此开始在战斗中作为主力登场了,例如西凉铁骑、白马义从、陷阵营、虎豹骑,都是属于这种重骑兵。从遗留的壁画、陶俑上可以发现早在汉代,中国地区就发明了这一改变骑兵使用方式的工具。有了马镫,骑士能够更稳固地在马匹上做各种战斗动作,这些重骑兵的战斗武器由以往的弓箭变为长矛马槊,凭借铠甲对人和马匹的防护,可以对步兵阵实施高速强力冲击使其崩溃,成为在冷兵器时代一直使步兵无比头疼的存在。

打仗就是打经济,由于三个国家的文明水平一样,北方的魏国在地域、人口上却比吴、蜀占有极大优势,所以到三国末期,魏国的整体实力已经远远超过了吴蜀两国之和。如果不是魏国在灭蜀之后不久发生了权臣司马家族篡魏,内忧外患的东吴估计要早灭亡十几年。早在公元249年“高平陵事变”后,北方士族代表的司马懿就已彻底掌控了魏国的朝政,又经过两代人的持续努力,到公元265年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终于逼着傀儡皇帝退位,自己登基做了“晋国”皇帝。史籍中为与后来建都建康(今南京)的晋国相区别,称之为“西晋”。到公元280年,随着晋军几路大军同时进攻,东吴连像点样的抵抗都没有就被纳入了西晋的版图,八十年的分裂终于结束了。

然而统一之后的西晋,迅速沉迷于骄奢淫逸之中,作为统治阶级的世家大族们,把主要精力都用在如何捞钱上,一副暴发户形象,“羊车望幸”、“石崇斗奢”这些典故都出在这时。朝廷官员们也不务实际,以“谈玄论道”为业,反而讥讽谈论治国治民者为俗士,无人关心表面繁花似锦的国家其实已面临重重危机。尤其是当公元290年司马炎死后,竟然立了一个智力严重障碍的儿子司马衷继位,结果这可怜的人就成了众多势力争夺的傀儡。从公元291年开始,司马家的各路王爷为了争夺中央控制权,在以都城洛阳为中心的中原地带混战了十几年,中间又夹杂着氐族、匈奴等内迁部落的反叛,史称“八王之乱”。为了在战斗中获胜,各路势力纷纷征调境内境外的“外族”作为军队,而许多“汉人”为躲避战乱,纷纷举族向南方迁徙,形成所谓“衣冠南渡”。

待到东海王司马越于公元306年靠着鲜卑骑兵取得最后胜利时,中原大地已是衰弱不堪,在长江以北及四川地区,以匈奴、羯、氐、羌和鲜卑为代表的“五胡”在总人口上超过了汉族,并开始建立政权。从三国时期,由于中原人口不足,各国纷纷对边境民族采取内迁及编户制度,到晋国统一时,在凉州、关中、山西、川陇等地,华夏族系在人口上就已不占优势了。而这些游牧部落不擅农耕生产,文明又相对落后,因此很多人破产沦为晋人的奴婢,受到残酷的歧视和压榨。在司马炎在位初期,移居到河西一带的鲜卑秃发部就因不满晋国的高压政策。联合“诸胡”举兵反晋,晋国的诸多名将折于其手,历时9年方被平息。“八王之乱”给中原百姓造成的苦难,连“汉人”都难以忍受,这些本就尚武又非同族的胡人面对“晋为无道、奴隶御我”的状况,造反建国成了他们唯一的选择。

公元296年,原本居住在陕甘川交界一带的十几万户巴氐族人因战乱和灾荒,被迫进入益州(今四川)求生。这些流民与当地人经常发生矛盾,当地官员又处置不当,最终导致流民在首领李特的领导下于公元301年正式起兵,经过3年奋战,其子李雄占据了益州全境割据称帝,建立了“五胡十六国”时期第一个政权“成汉”。同年,居住在山西的南匈奴各部,在其首领刘渊的带领下,正式建立“汉”国,并向西晋发起了猛攻。晋军在这些凶悍的胡人面前简直不堪一击,曾创下二十万精锐被当时还是匈奴将领的石勒率两万多人包围并全歼这样的“奇迹”。到公元316年,西晋迁到长安(今西安)的都城也被攻破,西晋正式灭亡,中国北方进入各族割据状态,这就是史称的“中原陆沉”,而北方的“汉人”从此由统治民族降为社会最底层的贱民达百年之久,直到后来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在位时期才有所好转。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信达升级网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会员中心

最近更新

热门浏览

标签列表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