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家vs.大掌柜 | 用表格法和图表法看为什么秦国这么费高管

admin

文章最后更新时间:2023-09-19 15:18:15,由管理员负责审核发布,若内容或图片失效,请留言反馈!

东家vs.大掌柜 | 用表格法和图表法看为什么秦国这么费高管

公元前325年的秦国发生了一件大事,秦惠文王改组大秦公司,在他爹秦孝公头衔的基础上升公为王,与之配套,董事长更名为董事局主席。

在此之前秦国的官职爵位听起来很高丽味,最高的官职叫左庶长、最高的爵位是大良造,企业文化当然要与时俱进,是不是僭越没法说,实力使然。

按照现代公司治理结构,高管第一顺位是总经理,俗称掌柜的。掌柜的要对经营业绩负责,对东家投资负责,公司不管大小,经营质量与总经理的能力息息相关。历朝历代董事长和总经理的关系都很微妙,既有君臣一体上下同欲的需求,也有君权相权的边界冲突,掌柜的选得好,东家可以甩手,选不好,被卖了还得帮人家数钱,所以说高管选择是个系统工程,综合各种正史野史可以发现,秦国不是一般地费高管

当然人家七侠镇佟掌柜是董事长兼总经理,少了职业经理人这一层,不用担心权力的流失,但也必然直面与员工的博弈——“我错了,我真的错了,我从一开始就不应该嫁过来,如果我不嫁过来,我的夫君也不会死,如果我的夫君不死,我也不会沦落到这么一个伤心的地方,如果我不沦落到这么一个伤心的地方,我也就不用受你们的气了……”细想也是,也不知道谁在剥削谁。

上一篇封建到底是个啥(一) | 分封制和郡县制漫长反复博弈的三千年里面有个没展开的观点:郡县制和分封制选择的背后,除了政治文化因素,还有科学技术的影响,具体说就是信息能力决定了疆域,信息决策的质量和效率直接决定了公司治理能力边界,这是生产力决定了生产关系的直观体现。

上位者需要及时准确的信息,否则不足以完成分析判断和后续决策,在农耕时代,疆域大小与行政组织架构的相互影响极其复杂。信息中枢在东家还是掌柜的,这件事情也难说孰优孰劣。蒙古人建立的疆域空前绝后,四大汗国严格意义也算是原始的分封制,大元的行省可以归为郡县治理模式,这种混合所有制管理模式没支撑多久,大元垮台了。这种情况直接让破产重组后的接盘侠朱元璋陷入了逻辑混乱,他到死也没有在治理体系这个复杂的多元多次方程中找到任何有效的通解和特解,最后只能活活累死。当然在朱家打工也很悲催,大明创业之初的高管比大秦还要卷,这个以后再讲。

时间倒推,从秦穆公开始,就开始了授权模式,秦穆公运气好,做了一次非常重要的人力资本投资,他用五张羊皮换回了百里奚。孟子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篇中提到了这个典故。如果单纯从价比的角度评价,这次投资给大秦公司带来了持续性的收益,因为百里奚干不动的时候,还推荐了继任者蹇叔,对秦穆公来讲,这是买一送一的好买卖。秦国因为人才价值的挖掘的成功,从此开启了开挂模式。

到了秦孝公时代,对人才的授权使用到达了极致,来自卫国的商鞅带着李悝的秘籍成功应聘。唯改革者进,耕战立国的秦国打残了魏国一统河西,再次跑出加速度。

到了开篇秦惠文王上位,秦国的人才选拔逻辑已经完全不可收拾,“不唯秦人”就是真实的写照。秦惠文王的国相张仪有战国时期最大的嘴巴,最巧舌如簧的辩才,他两任秦相,分化合纵,蚕食列国,攻克巴蜀,期间秦国的领土扩张了一倍有余,秦国一举成为列国最为强横的老大,任内最终一统天下奠定了厚实的基础。

孟尝君当秦国丞相时间也有半年,留下不少传说,《史记》中有明确的记载,这是战国四公子中最值得大书特书的一位,专门研究过,神一样的人物,一生纵横捭阖,内政外交,军事谋略,合纵连横,阴谋诡计,没有田文老师不擅长的。

喜欢拿数据说话,大秦帝国的职业经理人来源构成非常复杂,大致统计了一下秦国相位的几个维度:

一、来源(引进/本土)

二、下场(横死<含自尽>/跑路/善终/罢相/不详)

三、复杂原因的简单归类

大体统计情况如下:

序号

姓名

母国

下场

备注

简析

1

百里奚

晋/虞

善终

穆公

贤臣

2

蹇叔

善终

穆公

贤臣

3

商鞅

横死

孝公

谋反

4

张仪

跑路

惠文王

内耗

5

公孙衍

跑路

惠文王

内耗

6

乐池

中山国

跑路

惠文王

内耗

7

屈盖

跑路

惠文王

内耗

8

樗里疾

善终

惠文王

皇族

9

甘茂

跑路

惠文王/武王

内耗

10

魏冉

罢相

武王-昭襄王

外戚

11

芈戎

罢相

武王-昭襄王

外戚

12

孟尝君

跑路

昭襄王

过渡

13

楼缓

罢相

昭襄王

内耗

14

金受

不详

不详

昭襄王

过渡

15

杜仓

不详

横死

昭襄王

内耗

16

寿烛

跑路

昭襄王

过渡

17

范雎

跑路

昭襄王

善终

18

蔡泽

跑路

昭襄王-秦始皇

善终

19

吕不韦

横死

昭襄王-秦始皇

谋反

20

甘罗

不详

秦始皇

过渡

21

徐诜

不详

不详

秦始皇

过渡

22

昌平君

横死

秦始皇

谋反

23

昌文君

善终

秦始皇

过渡

24

隗状

不详

善终

秦始皇

善终

25

王绾

不详

善终

秦始皇

善终

26

李斯

横死

秦始皇-二世

内耗

27

冯去疾

本土(魏)

横死

秦始皇-二世

内耗

28

赵高

横死

二世-子婴

内耗

扣除过渡的6人

谋反者横死率100%

内耗阵亡率40%,跑路成功率50%

最喜欢折腾的是秦始皇和他爹,考虑交叉情况秦始皇折腾得最凶。

大致结论如下:

第一、大秦唯才是举,不论出身,来自列国的人才对大秦公司核心竞争力的增长作用明显。可理解为公元前最宝贵的是人才。仅从数量贡献看,楚国贡献率最高,赵、魏两国不相伯仲。今天岳麓书院吹牛的那副对联是有依据的——“惟楚有才,于斯为盛”

第二、作为职业经理人,如果看不清形势,走上造反的极端或者试图参与接班人竞争的,阵亡率100%+,还要搭上三族,这个不多做解释。发现苗头不对,提桶跑路是上上选。

横死的7人中,除了冯去疾较劲大夫不受辱,和自家兄弟冯劫联袂自尽外,东家的股权是个高压线,切记,切忌!

第三、很微妙的现象,东家越强大,庸才越安全千万别把平台当能力,否则下场很难看。横死的7人中,有6个发生在秦始皇任期内或产生关联。

以上的数据并不完全准确,特别说明一下:没有详细核对历任秦王,若干史料记载秦相有严重出入,甘罗史载为上卿,并非真正相位。秦国的相位虽不复杂,但任免变化亦有矛盾冲突之处。最高的相位叫相邦,为辅佐国君的邦国之位,相邦有两个副手,分别是左右丞相,类似于县令和县丞的关系。考古和文献存在冲突,文献认为相邦和丞相不并立,但最新的考古成果发现文献有误。秦国最早的相邦樛斿史册语焉不详,未纳入统计。类似魏冉和芈戎、冯去疾和李斯分列左右丞相的情况未进行区分,类似张仪、魏冉、范雎几度出任丞相的情况没有刻意排序,很多过渡人物在史册中无法深入挖掘,殊为遗憾。

还是好好打工吧,别没事想着创业神马的,玩脱了真的会死人的,夷三族比诛九族还厉害,真的,连烧纸的人都找不到。太厉害的老板,还是要离他远一点,所有的忠诚和贡献也都是双刃剑,能在历史上留下名字的人,没有一个是善茬,这件事情到了明朝李善长、胡惟庸也都没搞明白,不知道跟谁说理去。要看到能力的边界,有些马屁不是能够胡乱拍的,谁知道呢……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信达升级网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会员中心

最近更新

热门浏览

标签列表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