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最后更新时间:2023-09-20 16:16:37,由管理员负责审核发布,若内容或图片失效,请留言反馈!
老规矩,先问是不是再问为什么。
东晋是明朝朱元璋以前的所有南方政权中北伐力度最大,最坚定的一个王朝,并且也是唯一北伐一直是政治正确的王朝(反面教材就是南宋)。范阳祖氏的祖逖、谯国桓氏的桓宣以及桓温家族、陈郡谢氏的谢玄都在北伐北伐中破有斩获。此外还有河南褚氏的褚裒、陈郡殷氏的殷浩、陈郡谢氏的谢尚、颍川庾氏的庾翼,虽然北伐无甚成绩但过程中也有过一定的收获(虽然往往很快得而复失)。至于庾亮、谢万等,虽无领兵之才寸功不立,说他们完全无北伐之志亦不公允。
东晋立国之初祖逖北伐,此时河南地区尚有占据荥阳的李矩为代表的忠于晋朝的势力,进展较为顺利。当时臣属于汉赵政权的将领赵固叛赵降晋,东晋于是占据洛阳、荥阳等河南领土。但是祖逖死后,后赵强大,祖逖之弟祖约无力守土,退至淮河一线,甚至淮河以南的寿春也被占领,李矩、郭默等人南归,襄阳、南阳等地叛晋降赵。
此后东晋陷入内乱,内乱结束之后颍川庾氏掌权。公元332年桓宣收复襄阳收拢流民,此后又有后赵汝南太守郭开降晋。颍川庾氏掌权期间虽然屡请北伐,却只见家族势力扩张而不见北伐实绩,历来为人诟病。
此后桓温崛起,成功夺取蜀地,消灭成汉政权。而东线外戚褚裒亦于349年趁石虎逝世进行北伐,一度攻入山东半岛,虽然很快失去但351年段龛降晋后又再次短暂取得。此后殷浩谢尚等人在冉魏与前燕、后赵战乱不止的情况下趁乱北伐,虽然无甚战绩,却成功从冉魏处拿回了传国玉玺,结束了东晋“白板天子”的尴尬。
殷浩失败后桓温继续北伐,354年与356年的桓温前两次北伐结束后,虽未取得关中,但成功取得河南大部分地区。然而很快前燕强大开始南侵,359年谢万北伐却无功而返,前燕攻陷洛阳地区,369年桓温再次北伐遭遇慕容垂在枋头大败,枋头之战后慕容垂被逼投秦,自此东晋无力北伐反而是前秦开始强大不断南侵。
383年淝水之战前,东晋已再次失去襄阳和蜀地。然而此时掌权的谢安不是之前的那些庸才,东晋在淝水扭转局势后,谢玄北伐成果极大,黄河以南包括山东地区重新回到东晋之手,只是在邺城东晋再次遭遇慕容垂,慕容垂击溃刘牢之军才使得东晋无法进入河北。
而后东晋又一次陷入内乱,山东被南燕夺取,河南不少地区被后秦取得。直到刘裕平定桓玄、卢循等后再次北伐灭南燕、后秦,东晋领土遂趋于极盛。
东晋灭亡之后,刘宋初年谢晦败亡,从此高门士族基本只担任清贵官职,少有掌军权的机会。北伐与否与高门士族的关系从此不大了。说东晋士族偏安江南实在有失公允,毕竟淝水之战后的谢玄北伐,或许是朱元璋以前中国南方政权收复领土最多的一次北伐。
说回来,北伐对高门士族来说有一下两个好处,一是提升威望,以壮大家族影响力,二是收拢流民,以获得更多兵员。无论是如同颍川庾氏这样七分假三分真的号称北伐,还是桓温这样七分真三分假的北伐,北伐都使得他们的家族获得了都督多州军事形同一方诸侯的地位。总体上来说,东晋的当轴士族,多数都是矢志北伐的。不过有一个矛盾点在于,他们都希望自己而不是其他人获得北伐的功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