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最后更新时间:2023-09-20 16:54:27,由管理员负责审核发布,若内容或图片失效,请留言反馈!
东晋永和三年(公元347年),野心勃勃的东晋安西将军桓温向西进攻割据在四川盆地的成汉,成汉皇帝穷途末路之下降晋。
在此之前,天下形势像极了三国魏蜀吴鼎立。东晋和东吴地盘差不多,多了淮南和荆襄北部。成汉和蜀汉地盘差不多,少了西北武都等地(仇池)。后赵占据中原,类似曹魏,少了凉州(前凉)。东北还有鲜卑慕容氏,像是辽东公孙渊。
从综合实力角度看,三国排序是魏吴蜀,东晋也一样,实力弱于后赵,但强于成汉。桓温攻成汉之前,就有很多人反对,江夏相(太守)袁乔却认为成汉地势虽险,实力却没法和后赵相比,更容易吃掉。同样是东南势力从东向西逆长江进攻,为何东晋能成功灭成汉,东吴却不能灭掉蜀汉呢?
蜀汉章武元年(公元221年),蜀主刘备为报失荆州杀关羽之恨,起兵伐吴,“蜀主窥吴幸三峡”。可惜刘备用兵不密,被东吴陆逊一把火烧了回去,未几“崩年亦在永安宫”。
这一把火几乎烧掉了蜀汉的大半国力,一大批精英战死,云贵地区叛乱不断,诸葛亮弄得焦头烂额。这个时候,孙权似乎应该趁着夷陵大胜,向西一举灭掉蜀汉。孙权没有这么做,而是和蜀汉议和,共同对付曹魏。
如果吴军灭蜀,那么路线只有从东向西穿越险峻难走的三峡,形成一字长蛇阵。这样的进攻方式,不过是刘备攻吴的翻版,蜀军只要守住三峡西侧的白帝城,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汉的综合国力虽然下降,但还有李严、陈到等镇守东线。尤其是刘备心腹陈到率领的白毦兵,诸葛亮称之为“西方上兵”。更重要的是,东吴的国力一旦被牵制在三峡,北方的曹魏一定会从东线攻吴。曹丕不听贾诩的建议,错过了一次灭吴的机会,不会再错过第二次。说到这里,你可能会问,桓温西伐时,难道就不怕北方的后赵趁机从东线攻东晋吗?
二者形势不同。东吴的北线只在长江以北沿江的狭长地区,这不利于吴军在江北大规模用兵,东晋则基本控制了除寿春之外的淮河防线。都知道“守江必守淮”,有了淮河防线,后赵要进攻东晋就面临很多困难。后赵必须先和东晋打一场旷日持久的淮南争夺战,然后才能饮马长江。五代十国后期的周世宗柴荣,神武雄略类似汉高祖。以柴荣之雄略,和昏君佞臣在位的南唐争夺淮南,也苦苦打了三年,才兵临长江。而曹魏控制淮南大部,尤其是合肥这个战略重镇,攻吴就相对容易些。
公元263年,魏国权臣司马昭派邓艾、钟会伐蜀,蜀主刘禅出降。此时的东吴国力依然强劲,这个时候是不是可以趁机攻蜀了。
吴主孙休也确实这么做了。蜀汉灭亡之前就派人向东吴求救,东吴只是假称救援,实欲图蜀。但孙休面对的是和父亲孙权一样的局面,要图蜀只能走三峡这一条路。当时蜀汉虽亡,蜀将巴东太守罗宪死守永安,“巴东固守,兵不得过”,东吴拿不下永安,一切免谈。吴军大举进攻永安,第一次被罗宪打败了,然后派陆抗领兵三万增援。受限于地理劣势,加上曹魏的荆州兵前来救援,东吴只好退兵。
一百多年后的地理几乎没有变化,桓温攻蜀怎么就没有这么多问题呢?用袁乔的话说,“李势无道,民心不附,持(蜀)险远,不修战备。”成汉皇帝是氐人,对中原来说属于“胡虏”,先天优势不足,这和蜀汉以汉朝宗室的身份治蜀没法比。刘禅昏庸但不残暴,李势贪财好色,经常杀掉别人的丈夫而纳其妻子,随意动刑诛杀大臣,人人自危。东晋国力向上,又有“晋朝皇室”的身份加持,对蜀人的吸引力远大于氐李。晋军入蜀后几乎是一路势如破竹,也就是笮桥之战遇到一点麻烦,但阴差阳错之下也混了过来,逼李势投降。
东晋攻成汉,北方的后赵麻烦不断,根本没精力去管桓温。后赵皇帝石虎当时的重点是攻前凉,一旦让前凉突破陇西进入关中,后赵麻烦就大了。前凉似乎还没有能力进攻关中,但后赵大军在陇西却屡被前凉羞辱,进退不得。这是东吴当时所不具备的优势,无论是前期的曹魏(曹操、曹丕、曹叡),还是后期的司马氏,所控制的中原地区都没有像前凉这样的强劲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