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最后更新时间:2023-09-21 07:20:23,由管理员负责审核发布,若内容或图片失效,请留言反馈!
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时期,曾有很多非常奇怪的风俗习惯,封建思想对人们的毒害也非常之深。在传统礼法的束缚下,人们的思想和人身自由都受到很大的限制,个人连选择的权利也会丧失。从我们常听到的一句话“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这短短的8个字影响了中国数千年,甚至今天仍有人推崇这种婚姻观念,可见其影响之深。其实在古代,也有人希望追求自由,比如魏晋时期的文人。
魏晋时期的士大夫比较奇葩,他们更加愿意追求身体和精神上的自由,这也使得他们开创出不一样的艺术形式。比如“书圣”王羲之,他完全摆脱汉魏时期的笔风,集众之所长,自成一家。还有当年的“竹林七贤”,他们各个都是不拘礼法,洒脱倜傥,史学家称其为“魏晋风度”。其实在魏晋文人看似光鲜亮丽的背后,也隐藏着许多“暗黑”一面,过度追求精神层面的自由,也造成许多荒诞和匪夷所思的事情发生。
在如此社会氛围下,魏晋文形成一种“跟风”的习气,比如文人墨客都喜欢服用五石散。五石散最早起源于秦朝,当时皇帝为了求仙药才制成,基本上都是用矿石练成,包含五石,即丹砂、雄黄、白巩、曾青和慈石(也有称是钟乳、硫黄、白石英、紫石英和赤石)。无论配方如何,其药性都是非常烈的,服用后能使人全身发热,还可产生一种迷惑人心的短期效益,实际上却是一种慢性毒药。
五石散最初用于驱寒,可魏晋文人不知从何开始,贵族都开始争相服用,一时间还成为风气。哪怕没有得伤寒病,也要服用五石散,甚至死后还将其带入棺木中。古人服用五石散而死的人不在少数,可魏晋贵族阶层丝毫不在乎。魏晋名臣裴秀也是过量服用五石散而死,甚至连晋哀帝司马丕也是因为服用五石散中毒而亡,但仍然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
魏晋贵族都非常喜欢五石散,比如王羲之的三叔王彬,他们更喜欢服用完五石散后喝烈酒,这样劲更大。王彬出身豪门,20岁就轻松步入仕途,为官39年升迁当上尚书右仆射,59岁病逝在岗位上。当时琅琊王氏权倾朝野,王彬也在朝中担任高官,死后自然是风光大葬,朝廷还给了他一个“肃”的谥号。王彬去世后,被安葬在帝都附近,也就是如今的南京。
1965年,专家在南京象山附近发掘到王彬的墓葬,当时还引起不小的轰动。当考古专家打开棺木时,发现这是一个合葬墓,更为离谱的是,与王彬合葬的人竟然是他的女儿王丹虎。考古队在墓葬中发现相关的线索(墓志),最终确定合葬的人是王丹虎,并且还在她的身边发现了200粒药丸。
王丹虎的墓志上记载:“晋故散骑常侍特进卫将军尚书左仆射都亭肃侯琅耶临沂王彬之长女,字丹虎。年五十八,升平三年七月廿八日卒,其年九月卅日葬于白石,在彬之墓石,刻砖为识。”
在考古历史中,发现合葬墓并不是什么新鲜的事情,但是父女合葬的确是非常罕见。传统的合葬习俗中,一般都是夫妻合葬,或者兄弟姐妹。父子、母子、父母和母女都是不可能合葬入殓的,王彬墓中却发生了这一奇怪的现象。根据考古学家的推测,唯一的可能性就是王丹虎终生未嫁,否则没有其它理由被合葬在她父亲的墓中。
可是在古代女子一般16岁左右就出嫁了,很少出现“剩女”的现象,王丹虎58岁才去世,也并非是早逝。再加上王氏家族当年可是名门望族,不可能没有人来提亲的,即便她长得很一般或丑陋,追求者也是大有人在的。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呢?直到专家将女子身边的陪葬品药丸拿去做检测才知晓答案。检测结果出来后,令人气愤不已。
原来她身边的200粒药丸都是五石散,可见当时魏晋贵族对五石散的追崇,甚至还要把它带到地下陪葬。根据推测,可能是在当时风气的影响下,王丹虎也开始服用五石散,并且用量过度对自己的身体造成恶劣影响,从而导致不能生育或其它病症,这才使得她终身未嫁。无论是什么原因,在这座合葬墓中发现如此多的五石散,从而可以想到王彬生前对子女的教育,身为父亲对子女造成恶劣影响,并导致悲剧的发生,实在是令人气愤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