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南朝的“土断”制度

admin

文章最后更新时间:2023-09-21 07:31:28,由管理员负责审核发布,若内容或图片失效,请留言反馈!

转自:团结报

  □王吴军

  晋朝的朝廷迁往江南之后,也就是在东晋初年,北方的大量流亡者日回月徙,南方的流民也去来纷杂。起初,东晋朝廷在扬州和荆州设了很多侨郡和侨县来安置流民,不向他们征收赋税和徭役。然而,侨人中的士族成了当地的首脑,势力逐渐壮大,时间一长就严重影响了朝廷的财政收入,也助长了地方割据势力的肆虐和发展。于是,朝廷中有人主张实行“土断”政策,让侨人依法缴纳赋税和负担徭役。

  所谓“土断”,其实就是当时的朝廷为了解决侨置问题而推行的整理户籍和调整地方行政区划的法令和政策。其主要内容是划定州、郡、县的领域,居民按照实际居住地编定户籍,即以土著为断,故称“土断”。

  东晋哀帝兴宁二年(364年),以桓温为首的“土断”派获得了皇帝的支持,东晋朝廷颁布法令开始施行“土断”政策,史称“庚戌土断”。东晋朝廷实施土断法令之后,一时之间取得了很大的成效,财阜国丰,豪强肃然。

  南朝宋的开国皇帝刘裕,继东晋的桓温之后也下令实行土断。刘裕颁布诏令,撤销了许多原来东晋设置的侨郡、侨县,把侨人编入当地的户籍,和当地的土著居民同等对待。原来被士族当成私产的侨人户口,也成了负担国家赋税和徭役的编民。刘裕实行土断,不仅增强了朝廷的力量,也大大削弱了士族的势力。

  侨人恶意隐藏户口的现象,在东晋初期就非常严重。时任余姚县令山遐,到任不到八十天,就查出恶意隐藏的户口一万多户。当时,余姚县的人口不过四万户。在这次的清查中,有一个名叫虞喜的北方流亡者恶意隐藏了户口,本应被依法惩治,但由于他是士族阶层,身为县令的山遐也拿他没办法。直到后来,东晋朝廷实行土断,恶意隐藏户口的人才受到了惩治。

  刘裕实行“义熙土断”时,会稽大族虞亮因藏匿亡命千余人被处死,会稽内史司马休之因为督查不严被免去官职。后来,宋孝武帝刘骏于大明元年(457年)颁布诏令,准许雍州刺史王玄谟在雍州实行土断。这次,以柳元景为首的侨居在雍州的北方士族,激烈地反对王玄谟在雍州实行土断,因为土断直接触及了他们这些既得利益者的特权。柳元景等人造谣说王玄谟要造反叛乱,他们积极准备起兵平定王玄谟的叛乱。宋孝武帝派了自己的亲信吴喜去见王玄谟,表示朝廷非常信任他,坚决支持他在雍州实行土断。宋孝武帝还让吴喜给王玄谟带去了自己的一封亲笔信,在信中表示他们君臣的关系是谁也破坏不了的。这次雍州的土断,把雍州管辖的三个郡、十六个县合并成了一个郡,加强了朝廷对此处的管理。

  南朝从宋孝武帝之后,土断一直在不断实行着。宋后废帝元徽元年(473年)、齐高帝建元三年(481年)、梁武帝天监元年(502年)和陈文帝天嘉元年(560年),朝廷都曾多次实行土断。不过,由于基层官吏在执行过程中弄虚作假、糊弄上级政府,因此成效不大。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信达升级网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会员中心

最近更新

热门浏览

标签列表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