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最后更新时间:2023-09-21 08:12:42,由管理员负责审核发布,若内容或图片失效,请留言反馈!
做上皇帝以后的司马睿深知自己的皇位来之不易,首当其中想要感谢的就是王导兄弟,他甚至在登基的那一天将龙椅让让出了一半,让王导前来同坐。然而王导好歹也是深明大义之人,并没有言听计从,而是坦诚地向皇上行了拜谢之理而婉拒了皇帝的好意。
其实小编想说的是,这里虽然从某个角度来看,是王导对君臣之礼的敬畏;其实也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也有司马睿的试探嫌疑,毕竟哪里有皇帝愿意让自己的江山与人共分享着呢?
司马睿眼看王导既然不愿共享江山,那么犒赏是肯定少不了的,便封王导为尚书专管机要大政,王敦为将军总管六州军事。但凡与他之前有过并肩作战历史的人都得到了相应的加官进爵,尤其是王氏家族的成员,不到一年时间,王氏家族的人员就占据了朝廷近乎所有的要职。
当时的天下百姓之中,还流传了一段时间的民谣“王与马,共天下”,仅仅几个字的传谣,已经能够让当时的王家势力可见一斑。
虽然从司马睿的角度来看,他的成功离不开王家,封赏是应该的,但是司马睿怎么也没有想到,王家的位高权重也使得后期的东晋王朝经历了一场王氏专权的斗争。
当时的刚成立起来的东晋,只是建立在江南一小块土地上的政权,可能“半壁江山”对他们都是夸大其词。司马睿称帝之后,发展民生、恢复经济自然是首当其冲的事情。然而,对于一个政权来说,把曾经被匈奴夺去的土地夺回来也是至关紧要的事情,司马睿自然也是深知其中道理。
当时的黄河流域依旧是各个少数民族在霸占着,年年的战乱使得当地的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都希望能够有一股势力,够给自己带来一个能够安家立业的稳定生活环境,显然东晋朝廷理当充当这个民众愿望的实现者。
然而没成想,此时的司马睿对这一行为并不感冒,也表现得并不积极。作为一国之君为人民生活稳定富足而奋斗不是应该的么,为什么司马睿如此消极对待?
其实也不难想象,毕竟经过了几十年的战乱,好不容易有一个安稳的环境,他满足于现在的安逸、享乐,不想打仗也是情理之中。即便是朝堂上的各路大臣也只是将北伐当成一个茶余饭后的闲聊话题,并没有想真正的将他们付之于行动。这也是后人们对司马睿这个皇帝“没什么政绩”的评价因素之一。
朝中众人贪图享乐,但是底下还是有一批爱国之士不能接受国家残破不堪的现状,他们挺身而出欲求驱赶敌人收复。祖逖就是其中这么一位,他年纪轻轻的时候就已经表现出雄心壮志。当时与好友刘琨共同当了司州的主簿,工作期间也感情甚好,几乎到了车同坐卧同席的地步。
有一次凌晨,鸡鸣刚刚报晓,祖逖就叫醒刘琨说道:你听,这鸡的叫声慷慨激昂,他是在敦促我们奋发图强啊!就这样两人也不再继续睡觉,而是穿好衣服起来拔剑起舞。这就是成语“闻鸡起舞”的典故由来。
司马睿在做了皇帝以后,祖逖曾经多次上书请求北伐出战,司马睿虽然自己并不是太情愿接受北伐这个建议,毕竟他并不想打破现在的安逸。但是当时北方百姓对东晋王室的期盼之情早已如火如荼,作为一国之君的司马睿也不想做出违背民众意愿的事情,便给了祖逖一个豫州刺史的头衔,让他出征去了。
这头衔有了,装备啥的虽然不能说是什么都没有,但是司马睿给予的那点家底也实属是捉襟见肘。主要还得要让祖逖自己去招募队伍自负盈亏。虽然条件如此恶劣,但是祖逖并没有气馁,边打边招募军队,慢慢的也经营起来很庞大的一支军队,最后将黄河以南的大片土地都收复了。
然而,祖逖的胜利并没有换来司马睿的奖励,反而让司马睿担心他以后功高盖主会有反扑自己的心思。所以司马睿让自己的亲信戴渊为征西将军前去“协助祖逖”,明眼人都能看得出来,这明显是在祖逖身边安插了一个眼线。戴渊本来就是一个“能力不大,脾气不小”的人,加上他知道司马睿派遣自己前来的用意,便更加肆无忌惮胆大妄为。在军队里基本和祖逖就是对着干,祖逖提出什么他都要反驳,最终导致了北伐是败祖逖也忧愤而死。
前面我们说过啊,司马睿的江山是由他和王导王敦兄弟共同打下的。司马睿称帝之后,王导还是表现得兢兢业业,安分守己,但是王敦一直就是一个野心勃勃的人,本来他的妻子就是晋武帝司马炎的女儿“襄城公主”,加上他自认为在司马睿的称帝道路上他也有不世之功,在宫内经营了一段时间后,也逐渐有了自己的势力,觉得天晴了雨停了自己也就又行了,逐渐开始威胁到了司马睿的地位。
司马睿自然也注意到了这一点,他曾经召集自己的亲信部下商量除掉王敦,但是王敦在朝廷之中经营多年,早已树大根深,消息很快传到他的耳朵里,王敦也很快除掉了司马睿的一众亲信。
见到如此情形,司马睿也是惊慌失措,赶紧去找王导救驾,在王导从中一番周旋之后才算平息了这场纷争。但是此次纷争的平息,并不代表王敦就此死心了,他还在寻找下一次机会。
这次兵变的失败让王敦吸取了教训,不能使用太直接的手段,他转而要对智勇双全的司马绍少下手,在人前人后对太子各种构陷,然而没成想司马绍在朝中人缘很好,有很多“忠实的粉丝”都在维护他,王敦见此倾向也只得暂且作罢。此时的司马睿虽然眼看着王敦一次又一次的挑衅,但是奈何手中并不是全也只能忍气吞声。
永昌元年(公元322年),司马睿忧患残疾不久便病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