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大东门夜市浓浓烟火气

admin

文章最后更新时间:2023-09-22 18:39:05,由管理员负责审核发布,若内容或图片失效,请留言反馈!

夜市是一座城市的灵魂。最近,在合肥市大东门片区,一个自发形成的夜市摊点,吸引了很多城市夜归人的注意。凌晨2点到5点,这里的人间烟火气,会吸引很多人来打卡消费。而对于夜市里的出摊人来说,也在忙碌中有了更多的收获。

凌晨2点,寿春路与胜利路交口的夜生活像被按了“开启键”。卖小吃的、卖衣服的、卖饰品的、做美甲的、套圈的、贴膜的……摊主们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时而热情地站起来吆喝一番,时而坐在椅子上玩玩手机、发发呆,时而找隔壁摊位的老板聊会儿闲天。

在这一片深夜的街头夜摊里,来往穿梭的年轻人居多。大家有说有笑,仿佛不知道累,哪怕气温再炎热,也愿意坐在街头吃上一碗刚出锅的花甲米线。吃饱喝足过后,再走几步去买点小零食,或是在街边逗逗猫狗,又或是去套个圈、画张画。在这里,年轻人似乎能卸下白日的疲惫,完全融入城市烟火气中。

陈小姐和朋友正站在路边,拿着手里的烤苕皮大快朵颐。“正好是周末,白天又热又晒,就想着夜晚约上好友出来逛逛夜市、聊聊天,吃小吃解解馋,反正明天一天都可以在家补觉。”自从上班后,她们很少有时间出来相聚。逛夜市既可以过过嘴瘾,又能享受摩肩接踵的城市烟火气。

“我刚刚和同事换班,还没吃饭,夜市离公司很近,准备吃个饭再回去睡觉。”在附近一家便利店上夜班的童先生笑着说,这里有吃有喝有玩,还能顺便买一些喜欢的商品,不带目的性地随意走走逛逛,非常惬意。

为了让夜市有序发展,辖区相关部门透露,在重要节点和车流量较大的薄弱时间段,近期都安排了工作人员在现场引导管理。下一步,多部门还将出台相关政策,进一步加强管理,引导夜市规范有序发展,给城市夜生活带来更大的利好。

创业闺蜜深夜煮面

【故事一】

创业闺蜜摆摊一个月不怕失败

“要来碗面吗?喜欢吃汤面还是拌面,要清淡的还是辣辣的?”凌晨两点半,“10元泡面店”的老板罗健健和程子艺在摊位前忙得不可开交。两人今年都26岁,是好闺蜜。之前,在同一家公司直播带货。

公司效益不好,俩人就计划开启摆摊副业,可没想到干着干着就把副业变成了主业。最开始,俩人摆摊只卖无骨鸡爪,后来考虑到产品比较单一,就又加了泡面和绿豆汤。到现在两人摆摊才1个来月。

小小的推车上,整齐地码放了多种进口泡面和三个小锅,顾客们可以根据个人口味选择添加鸡蛋、丸子、青菜等。泡面有10元和15元两个价位,平均一晚能卖40碗左右,加上绿豆汤和无骨鸡爪,姐妹俩每晚的营业额大概在800-900元。

每天清晨五六点收摊回家,姐妹俩会先把绿豆汤熬好再去休息,到了下午五六点,她们再准备鸡爪。晚上,先去其他地方卖一会,接近凌晨2点的时候再“转战”大东门附近。

“刚开始煮泡面,掌握不好火候和力度,买的煮面夹没有防烫装置,我每天都急得满头汗。”程子艺笑着说,后来,旁边摊位的小哥哥借了一双超长的筷子给她们用,这才好了不少。摆摊时间不长,姐妹俩和“左邻右舍”早已混熟。

因为还年轻,双方的父母起初并不支持她们摆摊。于是,她们就用之前攒下的工资作为初始启动资金,开始了摆摊之旅。

“挣两三百时,我们就和家人说挣了四五百,挣八九百时,就说挣了一千多。”看到收入还可以,还有回头客,俩人又这么坚持,双方的父母最终还是认可了。

创业才一个来月,两人对于创业已经有了不少经验。在她们看来,创业最重要的就是坚持。国家支持夜间经济,可以把握好机会,先尝试,再坚持。“失败了也没事,都是再为以后的成功做铺垫的。付出一定会有回报!”

张泳凤正在为顾客挑选商品

【故事二】

老夫妻摆摊,放的是儿子的收款码

辣条、奶片糖、果丹皮、无花果、虾仔面……儿时的记忆可能会随着岁月消散,但味蕾却可以帮人们记住儿时那些愉快的时光。在夜市中的一角,71岁的张泳凤,几十年如一日守着她的零食摊。虽然满头华发,但看起来依旧精神矍铄。

“最早我们是在小学门口卖零食,学校拆掉后,就换地方做生意了。”张泳凤的零食摊在步行街摆了三十多年,74岁的老伴每天带她骑着电动三轮车,从家出发到步行街的李府巷。下午5点到第二天凌晨2点间,老夫妻俩都在巷子里卖东西。2点后,再将车子推到大东门附近的夜市上,5点半结束买卖回家休息。

零食摊每半个月由张泳凤的老伴去批发市场进货,以零售为主。“做的都是小本生意,基本上也都是熟客来买东西。卖得好,一晚上能挣到百八十块钱,不好的话,也就十几块钱,但能够保我们俩日常生活就行。”

除非遇到极端天气,张泳凤和老伴多年来天天都是如此。不久之前,张泳凤因病去医院做手术,术后只休息了1个月左右,就又重新出来和老伴摆摊。

张泳凤的儿子条件一般。“他还有两个正在上学的女儿,生活压力很大,每天还要开网约车贴补家用,挣的也都是辛苦钱。所以,我们老两口可不能问他要钱。”

“我们老了,不太会用电子产品。”让人意外的是,零食摊上摆着的收款二维码是张泳凤儿子的。每个月月底,儿子会把收到的钱给他们老两口。刨去进货要用到的钱,剩下的就是俩人的生活费。

张泳凤说,趁现在身体还能动弹,可以挣点钱维持生计,还能给孙女存点零花钱,已经很好了。“我们打算干到不能动为止。要生活,哪能怕辛苦呢?大家都辛苦。”

张新现正在为顾客准备食物

【故事三】

10年前选择来合肥,真的没错!

“独家蒸面、客家瘦肉丸,您说不好吃,我就给免单!”凌晨5点,年近60岁的张新现还坐在摊位前,对来往探头好奇的顾客们吆喝着。

张新现是六安人,1997年时独自从家乡去上海摆摊卖水果。一年后,妻子也跟着去了上海。后来,夫妻俩发现,在那边挣的钱还不够日常开销的,所以就回来了。感觉合肥机会很多,2013年下半年,两人来到这里租了门店做餐饮。

可没想到餐饮行业还存在淡旺季,几年下来并没攒到多少钱。夫妻俩合计之后,关掉门店改为摆摊,开支小,风险也相对小一些。“我一般晚上9点钟在滁州路附近出摊,凌晨2点后再到这里,妻子在老报馆附近摆摊。”

“摆了一辈子摊,发不了大财,但养家糊口没问题,时间也相对比较自由,不用受人拘束。”张新现憨笑,虽然日夜颠倒肯定对健康有影响,但也早已习惯。现在孩子结婚安定下来了,自己挣的钱够以后养老就行。

“诚实做人,踏实做事,对得起自己,无愧于别人。”这是张新现微信号上的个性签名。尽管如此,他还是希望年轻人能追求更丰富多彩的人生。

来合肥将近10年,张新现如今已经在街头扎根。眼看着这座城市越来越好,自己也很欣慰当初的选择。“城市发展越来越好,环境更卫生和空气质量也一年比一年好!”

记者 任海怡 邵晓杰/文 王浩/摄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信达升级网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会员中心

最近更新

热门浏览

标签列表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