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最后更新时间:2023-09-24 08:12:45,由管理员负责审核发布,若内容或图片失效,请留言反馈!
东南的防御格局是一个以长江和淮河为依托的多层次的防御体系。南北对抗,南方主要是依托长江和淮河。南方一些军事重镇的形成,都是以此为基础的。长江上通巴蜀,中经荆襄,下连吴越,纵贯东西,绵延数千里,上下游之间相互呼应,使整个南方地区的形势得以完整。
另外长江本身即发挥着对抗北方铁骑冲击的天堑作用。南方在长江沿线置列有一系列军事重镇,扼守长江的几处要点。古代长江下游易渡之处有二,一是采石渡,一是瓜洲渡,分处南京的上下游。在这两处渡口的南岸,分别有采石(今安徽马鞍山)和京口(今江苏镇江),北岸分别有历阳(今安徽和县)和广陵(今江苏扬州)。
淮河和长江相表里,发挥着双重的屏障作用。经营淮河兼有防守和主动进攻两层战略意义。历代占据江南者,对于淮河和长江的这种唇齿关系都有比较深入的认识,“守江必守淮”的议论随处可见。南方在淮河一线也设置了一系列重镇,主要是扼守淮河支流与淮河的交汇口。在淮西主要是钟离(安徽凤阳)和寿春(安徽寿县),在淮东,主要是山阳(江苏淮安)和盱眙。寿春正对颍口(颍河和淮河的交汇口),挡颍河或淮河上游方向的来敌;钟离正对涡口(涡河与淮河的交汇口),挡涡河之冲。淮河下游主要支流的泗水,古代泗水自山东南流,在淮安附近汇入淮河。淮泗水路自古为南北交通运输要道,山阳和盱眙即控制着泗水方向的来路。在泗水方向,若取更积极的态势,还可以经略徐州,以图北方。
随着南北力量的消长变化,其攻守之势也随之变化。南方强盛时,可以前出淮北进取中原;南方衰弱时,则往往退守长江;南北势均力敌时,则往往以淮河一线为对抗前沿。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信达升级网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