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最后更新时间:2023-09-24 14:32:37,由管理员负责审核发布,若内容或图片失效,请留言反馈!
昨天整理书架,发现一本《Causes& consequences of the collapse of communism in Eastern Europe》,不厚,是我给儿子买的青少年读物之一。东欧那一块诸多小国的历史我几乎是一无所知的,只知道大的历史事件,拿这本书看一看,也算补补课。
共产主义之前的东欧
从中世纪后期到二十世纪初,大部分的东欧人是生活在外族统治之下。十九世纪后半叶,整个东欧地区分属于四个大帝国: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沙俄帝国、德国和奥匈帝国。
十九世纪,东欧民众开始接受民族主义思想。民族主义就是主张每个民族都应该或可以建立自己独立的国家,而不是被迫生活在异族统治之下。在民族主义思潮席卷之下,东欧人民开始一系列反抗异族统治的斗争。最后,土耳其帝国不得不允许希腊、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和塞尔维亚脱离统治独立。第一次世界大战则彻底摧毁了东欧的四个帝国。
1919年,欧洲国家代表和美国在巴黎和会上重新定义了东欧的地图。波兰、奥地利、匈牙利在德国、奥匈帝国和沙俄帝国的废墟中,各自独立立国。捷克和斯洛伐克地区合二为一成为捷克斯洛伐克。塞尔维亚人、克罗地亚人、斯洛文尼亚人、波斯尼亚人和马其顿人则联合起来成立了君主制的南斯拉夫王国。
一战二战期间,东欧有众多新兴的、独立的小国存在,但是大部分经济都比较落后,人口组成大部分都是贫苦的农民和农场主。虽然力图建立民主政府,但大部分地区都滑向了独裁和军阀统治。只有捷克斯洛伐克较好地保持了民主建制。
1933年,希特勒成为德国元首,他毫不掩饰德国称霸东欧的野心。1938年,希特勒占领了奥地利,第二年,他攻占了捷克斯洛伐克西部一半的领土,接下来便向波兰大举进军。1939年,英法向德国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就此拉开序幕。
共产主义和苏联
1917年沙俄帝国垮台,苏共上台。共产主义思想是德国哲学家卡尔马克斯提出的,列宁稍加调整付诸实践。斯大林则坚信,共产主义国家要实现目标,应该全面消除私有制。从1930年代起,苏联便开始大建国家工业,对农业进行国有化集中化管理。作为一个坚定的共产党人,斯大林是主张对外输出共产主义革命的,同时他也惧怕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进行围剿,所以,斯大林开始对周边的国家扩大影响,以图给苏联建立保护区。二战开始之后,斯大林便占领了波兰的东部地区和拉脱维亚等国。1939年八月,斯大林和希特勒签署了互不侵犯的条约,斯大林是不想苏联卷入战争的。但是1941年,希特勒先动手了,不但把盘踞东欧的苏联军队赶走,还直接打到了苏联本土。反应这一时期的好莱坞电影《兵临城下》可以看看。
接下来的四年,苏联和欧洲联盟国一起作战,打败了德国,1945年到达柏林,虽然胜利了,但苏联也付出了惨痛的代价,苏联方面死亡人数估计有四千万之多。
共产主义和东欧
二战的经历,让斯大林确认:如果没有一个保护带,苏联本土将十分危险。一方面,斯大林觉得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有颠覆苏联共产主义政权的意图,另一方面,斯大林也是真心相信共产主义是东欧民众的最优选择。所以,斯大林开始致力于在东欧建立更多的共产主义国家。
1945年的雅尔塔会议,斯大林虽然答应美国、英国,在苏联占据的东欧实行民选,但实际上在各个国家都动了一些手脚,促使共产党当选。1945到1948年之间,波兰、罗马尼亚、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保加利亚、阿尔巴尼亚和南斯拉夫都成了共产主义国家。在东德,也建立了共产党政府。这些国家全部复制了苏联的工业、农业政策,1949年,所有东欧的共产主义国家建立了“经济互助联盟”。这其中,只有南斯拉夫是个例外,1948年,铁托公开与苏联决裂,虽然继续走共产主义道路,但铁托领导的南斯拉夫奉行更加独立和中立的国家政策。
二战之后东欧各国的经济状况
二战完全摧毁了东欧的经济,大批的城市和工业中心都沦为废墟,战后东欧的工业产量降至战前一半以下。战争造成大量人员伤亡,波兰死了六百万人,南斯拉夫死亡一百七十多万。知识分子和专业阶层损失惨重,到1945年,波兰的中产阶级减少了三分之一。匈牙利境内受过教育的犹太人全部被关进了纳粹集中营。
战后,东欧各地开始驱逐德国人,捷克斯洛伐克赶走了三百万,波兰赶走了八百万,不少都是世代定居德国人,因为德国失败的侵略战争,祸及池鱼。这些被驱逐的德国人,很多都是工厂主、工程师、手工匠人和技术工人。
冷战
美国和西欧国家害怕苏联继续扩张共产主义革命;苏联相信美国将对共产主义国家发动战争。这种相互的敌意和恐惧,导致了长达四十多年“冷战”。冷战期间,美国和西欧国家,对东欧各国实行了技术封锁和不援助、不贷款等政策。这使得东欧的经济、工业恢复过程非常艰难、缓慢,同时,因为害怕打仗,又要拿本来不多的资金搞军事竟备。苏联与东欧各国签署了《华沙公约》,用以抗衡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北大西洋公约》。计划经济的低效也逐渐显现,到1970年代,东欧的经济发展落后于西欧各国的态势已经非常明显。
反抗与镇压
斯大林去世之后,继任的赫鲁晓夫宣称他不会继续斯大林的铁腕统治。随着苏联控制的松动,1956年匈牙利发生了十月革命,纳吉成立新政府,宣布退出华沙公约,预备自由选举。匈牙利的这些举措,显然突破了赫鲁晓夫的底线,十一月份,苏联出兵匈牙利,两万参与革命的匈牙利人被捕,两千人被处决,纳吉被施以绞刑。通过此次行动,虽然苏联维持了对东欧集团的控制,却导致西方许多马克思主义者与苏联疏远,许多资本主义国家的共产党出现分裂、党员严重流失,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因此遭到重大打击。
1968年,相似事件在捷克斯洛伐克重演。改编自米兰昆德拉小说的电影《布拉格之恋》以这一时期为历史背景的。苏联在东欧的影响力依旧强大,但是东欧共产党上台前对人民做出的共产主义美好生活的承诺,到1980年代,几乎都没有实现,而且和西欧社会的生活水平差距越拉越大,民众对执政党的不满日渐加深。
戈尔巴乔夫的“辛纳特拉主义”
1985年,戈尔巴乔夫成为苏联最高领导人,为了解决苏联的经济危机,他开始发动变革,在苏联内部,不但进行经济改革,也开启了全面的政治变革。对于东欧,他抛出“各随各便、各走各路”的“辛纳特拉主义”主张,取代了之前苏联领导人对东欧“必要时武力干预”的政策。他的这个决定,等于放弃了苏联对东欧共产党政权保驾护航的隐性承诺,因此,可以说直接导致了东欧共产主义政权在接下来几年内的连环崩塌。
东欧国家的市场化进程
东欧的共产主义国家有一些共同特征:第一,所有工业和大部分农业都是国企,几乎所有人都是为国家在工作;第二,执行的是计划经济,所有工农业产品、产量都服从国家安排。
东欧国家发生巨变之后,都企图像西欧国家一样,建立市场经济,但是,这种全方位的从国家管控到市场经济的过度,在世界上都是史无前例,东欧国家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借鉴。而且,之前东欧各国是依赖苏联提供廉价原油,生产商品出口给苏联的。1990年之后,苏联提升了油价,削减了产品进口,这对经历改革阵痛的东欧各国,无疑是一种雪上加霜。
市场化的第一步,就是价格自由。以前都是有国家定价的商品,现在不受管制了,结果就是通货膨胀大幅飙升。1991年捷克斯洛伐克月的通胀率就达到了25%。商品价格自由了,民众工资却没有变化,于是,在东欧,一双鞋的价格,等同于一个工人一个月的工资。这种情况下,民众只能放弃其他消费,工资都用来购买日常必需品,没有需求,商品价格才开始回落。
市场化第二步造成了大量失业。以前,像钢铁制造和加工行业,都是国家补贴的,几千万东欧人就业的机构。市场化之后,政客不肯投资在无利润的产业,导致大批工厂关闭,大批工人失去了工作机会。1991年,匈牙利失业人数达三十万,波兰失业人数高达两百万。在有西德大力帮助的东德,失业率也达到了三分之一,三百万人失去工作。
市场化第三步,是变国企为私企。本国人没有钱购买,外国人购买又增加国家利益与安全隐患。这让东欧各国的市场化进程非常艰难。而且,很多国有资产都落到了以前政权里贪污腐化的一批人手里,因为只有他们能买得起,这让东欧民众对改革的印象更加不好。
幻灭
大部分东欧人以为国家经济的市场化会给他们带来财富和繁荣,以为实现了自由选举、民主制度,他们便能很快像西欧发达国家的人一样过上富裕的生活。然而通货膨胀、失业和缓慢的私有化进程逐渐打破了他们的幻梦。有些东欧人感觉自己受到了自己选出的政府的欺骗,有些人则开始在身边寻找替罪羊发泄怨气,比如谴责犹太人和吉普赛人破坏了本国经济等等。
民族主义再次抬头导致多民族国家分裂
在共产主义思潮之下,民族和国家是次要的,在共产主义退潮之后,民族主义在东欧各国又一次回暖。然而,没过多久,随着对国家政治、经济改革的幻灭,这种民族主义演变成了对少数民族群体极端排他的、不容忍的民族主义。吉普赛人和犹太人成为首当其冲的受害者。
罗马尼亚的报纸攻击境内的匈牙利人傲慢,声称犹太人污染了罗马尼亚人的社会;1991年罗马尼亚一群农民袭击了匈牙利人居住的城市,杀了六名城市居民。捷克斯洛伐克、保加利亚都有对吉普赛人的攻击事件,东德则大批遣返苏联控制时期引入的越南务工人员。
这种民族主义的抬头,导致了东欧多民族国家的土崩瓦解。苏联解体了,但由于苏联时期族裔混居状态,导致不少独立的邦国都埋下了种族冲突的种子。
1991年,南斯拉夫也分崩离析,曾经睦邻友好的塞尔维亚人、克罗地亚人和波斯尼亚穆斯林之间开始了激烈的争斗。捷克斯洛伐克的分裂相对和平一点,虽然没打仗,但也是互相看不上,1992年大选之后,由于经济政策无法谈拢,捷克人和斯洛伐克人就此分道扬镳。
南斯拉夫内战
1991年,南斯拉夫变为民主制度之后,南斯拉夫民众没有等来期盼的繁荣和富裕,而是分裂和战争。曾经和平安静的城市变成了一座座难民避难的孤岛,以逃开谋杀、强奸和种族清洗。
南斯拉夫和苏联、捷克斯洛伐克一样,都是多民族国家,境内有六大民族:塞尔维亚人、克罗地亚人、斯洛文尼亚人、马其顿人、波斯尼亚穆斯林和阿尔巴尼亚人。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历史和文化和语言。共产主义统治时期,南斯拉夫是六个自治共和国的联邦组织,每一个自治区里,所有族裔都是混居的。1945-1980,可以说是铁托的个人能力,凝聚了联邦组织。在七十年代铁托搞的市场化试验,导致了通货膨胀和失业率高企,激化了社会矛盾,尤其是富裕的斯洛文尼亚人和克罗地亚人与相对贫穷的其他族裔之间的矛盾。
塞尔维亚人一直觉得自己才是南斯拉夫的主流,他们认为六国联邦实际上是削弱了塞尔维亚王国的影响力。有些塞尔维亚人早就对铁托让自己区域内科索沃的少数族裔阿尔巴尼亚人自治很不爽了。铁托去世之后,他们便趁机在南斯拉夫内部寻求扩大塞族人的势力。
塞尔维亚的领袖米洛舍维奇,先是在科索沃发动了针对阿尔巴尼亚人的行动:关闭阿尔巴尼亚人学校并从政府清除一万多阿裔工作人员。1989年米洛舍维奇控制了南斯拉夫最高政府机构,总统议会。克罗地亚人和斯洛文尼亚人害怕自己的邦国很快被塞族人控制,他们组织了自由选举,选举结果就是克罗地亚和斯洛文尼亚宣布脱离南斯拉夫自立。随后,波黑共和国和马其顿也宣布从南斯拉夫独立。
米洛舍维奇很快接受了斯洛文尼亚的独立,但是,克罗地亚居住着大批塞尔维亚人,就是另外的故事了。因为克罗地亚不肯割弃领土,战争不可避免了。塞尔维亚和克罗地亚的战争,打得非常难看,两方面都不约束军队,任由民兵自愿者加入,鼓励对对方地盘的烧杀抢掠和种族清洗。塞族人是始作俑者,克罗地亚人以眼还眼,紧跟其后。随后,米洛舍维奇对波斯尼亚王国的塞族居住区,如法炮制,将非塞族人口大批驱逐出自己的家园。波黑共和国的首都萨拉热窝遭到了塞尔维亚猛烈的轰炸,这一段史称波黑战争。在联合国和北约介入之前,到1993年南斯拉夫内战至少造成了四百万难民和上万平民的伤亡。
1996-199年,塞族人和阿尔巴尼亚人为争夺科索沃的自治权和主权开战,史称科索沃战争。
由于1990年代米洛舍维奇治下的塞尔维亚卷入了三场战争,造成巴尔干半岛局势的动荡和巨大的生命损失,米洛舍维奇被一些西方媒体称为“巴尔干屠夫”。
结束语(这本书的结束语)
东欧国家有很多相似之处,比如历史上很长时间,这些国家经济和社会方面都是落后的,并为外国势力统治;二战期间,大部分国家又遭受了巨大的损失和人口减员;经历了四十年的苏联领导,又一起变天。
九十年代之后,东欧便不能再被视为一个整体来谈论了。虽然经济市场化和政治民主化的进程比大多数东欧人预期的缓慢和艰难,但是捷克共和国、匈牙利和波兰这三个国家呈现了稳定和发展的局面,并在新世纪加入了欧盟。斯洛文尼亚、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等国,据本书作者估计,至少还有五十年的差距。(本书完成于1995年,时间过去一半了,这三个国家无声无息)。同时,本书作者对巴尔干半岛和前苏联各国的和平与稳定,表示非常不乐观。(果然俄乌今年打起来了)
我个人的一点感想:
东欧各国在摆脱苏联控制之后,以为自己照搬西方国家那一套民主制度,便能迎来富裕和繁荣,现实却是残酷的。大部分国家经济、社会和普通民众的生活都陷入了更加艰难的境地,最糟糕的还不是经济衰退、生活水平下降,最可怕的是国家陷入分裂、战乱,失去了稳定、和平的生存和发展环境!!!像南斯拉夫,我记得十年前看过一本英文书,就是萨拉热窝的一个女孩,讲述战争期间她经历的家庭和周遭生活环境的巨变。我一直不了解也没关注过东欧,直到看完这本关于东欧的小书,我才意识到,我看的那个就是波黑战争!!!真的是好好的日子,突然之间天塌地陷,平静的城市生活,在炮弹之下,成了人间地狱。这就是战争对一个普通人的冲击,残酷极了。
没有和平、稳定、强大的国家,就没有幸福、安稳的个人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