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最后更新时间:2023-09-24 18:09:35,由管理员负责审核发布,若内容或图片失效,请留言反馈!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1991年,在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消亡后,一家媒体报道了一则社会见闻:在国营超市中售卖奶酪的超市售货员以前总是很快乐,但当两德统一,她所在的超市成为一个巨大西方连锁超市的一部分之后,她却不再快乐。
原因是当她要求改变假期计划,以便可以和小儿子一起去度假时,却被粗暴地告知“你应该按照我们通知的时间去休假! ”
两个月后,她被解雇了,自己在一个刮着寒风的火车站里,在一个便携式小桌子上售卖奶酪。 面对记者,她流着泪质疑道:“这就是我们投票支持的制度吗?”
的确,在两德统一之后,东德的经济实行了全面转轨,这给人民群众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撕裂与困顿,当社会的核心价值从公平转换为效率,这份认同感究竟该如何建立?
德国的分裂与统一
二战结束之前,反法西斯同盟就已经开始酝酿战争胜利之后如何处置德国。1943 年 11 月 28 日,斯大林、罗斯福、丘吉尔在伊朗的德黑兰会晤,谈到了分割德国的设想。
战争结束后,四国按照雅尔塔会议上达成的共识,分区占领了德国。
1949年在英美法的支持下,西德组建了新的政府并宣布成立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定都波恩。一个分裂的德国明显不符合苏联的利益,但在苏联多次呼吁德国实现统一未果后,也只好积极准备成立政府。
1949 年 10 月 10 日,苏联政府宣布将行政权移交给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临时政府。从这时起,德国正式分裂为两个国家。
其实,在建国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无论是东德还是西德,都曾积极促进德国的再次统一。然而结果,都不如人意。
直到戈尔巴乔夫上台,历史的机遇终于再次出现。戈尔巴乔夫的“外交新思维”,主张缓和东西方关系,建立“全欧大厦”,超越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对立进行合作。
这无疑放松了对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控制,同时暗合美国及西方势力在东欧大力推行“和平演变”战略。
6月,波兰变色,9月,匈牙利的形势也急转直下。东德内部局势也是风云变幻,领导人被解职,大规模的群众游行活动爆发,在压力之下,东德被迫开放柏林墙。
面对东德的政治局势的风云突变,西德国内也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总理科尔表示将会设置一笔资金用来改善东德人民的生活处境,并提供相应的经济、文化、科技援助。
这些措施引发了东德西德人民的一致拥护,在一系列的协商与谈判之后,两德与四大国达成了协议。
1990 年10月3日,两个德国宣告正式统一,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不复存在,至此困扰欧洲 40 多年的德国问题获得最终解决。
东德的兴衰
两个德国的统一,其结果是东德最终被西德全面同化。
东德的这段社会主义岁月,按照领导人的划分,大致可以大致划分为乌布利希时代和昂纳克时代。
乌布利希出生于1893年,早年曾广泛参与德国共产党与共产国际的活动,斗争经验丰富,同苏联联系紧密。
乌布利希于1949年担任民主德国的部长会议主席,相当于总理,一年后又当选了统一社会党的总书记,和东欧多数国家领导人一样,将党政大权揽于一身。
1952年,乌布利希公开宣布统一社会党的目标是“有计划地建设社会主义”,加快已经开始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东部德国的苏维埃化。
这一路线最初只是在斯大林谋求德国统一无果之后,采取的与西德针锋相对的策略,不代表东德的各个阶级已经达到了能够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水平。
在获得斯大林首肯后,乌布利希开始推行农业集体化与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工业政策,同时打击中小型私人企业。
但是在原本的东德,私人企业占有很大的比重,拥有土地的农民加入合作社的意愿也很淡薄。乌布利希无视了这些客观历史条件,为各种不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人设置困难。
这种粗暴而不讲求策略的社会主义改造给民主德国造成了灾难性的影响。食物供应严重缺乏,许多农民生活无以为继,而大型的企业也一蹶不振,许多人放弃一切逃往西德。从这时起,东德的人口流失就一直存在,直到两德统一。
很快,在党内就形成了反对乌布利希的团体,苏联方面在斯大林逝世后也开始指责乌布利希的斯大林主义道路,乌布利希的处境变得极为艰难。
然而吊诡的是,内外交困竟然产生了负负得正的效果。1953年6月17日,柏林爆发了大规模的群众游行,口号是乌布利希下台。
恰逢此时,莫斯科的权力斗争也进入白热化,马林科夫与赫鲁晓夫联手将贝利亚搞下了台,其中一项罪名就是阻碍民主德国的社会主义改造进程。
对于群众运动,苏联方面将其宣传为帝国主义的挑动和阴谋,这时候再撤换乌布利希相当于向帝国主义势力低头,反而需要更加承认他的地位才能稳固社会主义阵营。就这样,乌布利希在各方面斗争中峰回路转,并借机清除了党内的反对分子。
当然,在之后的执政岁月里,乌布利希对自身的执政路线也展开了反思,对苏联模式有一定的突破。
然而,昂纳克上台之后就改变了这一切。
他完全废除了乌布利希时代的一些概念,结束了民主德国同苏联之间关于马列道路发展的分歧,放弃了把社会主义社会看成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社会形态的观点,而代之以民主德国正处在建设发达的社会主义社会的历史阶段。
针对民主德国工业比较发达,科学技术力量比较雄厚,但劳动力短缺,资金不足,原材料供应困难的情况,他主张完善管理方式,采用公有制与私有制协作并存的形式刺激经济的发展。
这些策略也使得在世界普遍经济困难的70年代,东德经济始终保持高增速,国民收入每年平均增长4.6%,超过了意大利,与英国并列世界第十。
然而尽管如此,指令性经济的矛盾依然存在,更何况西德此时已经是美苏之后的世界第三大经济体,东德人民也被西德的消费主义文化所侵蚀与吸引,认为自身发展十分缓慢落后。
再加之西方的和平演变,昂纳克在国内的处境愈发困难。
加之戈尔巴乔夫上台以后,对昂纳克的改革颇为不满。最终,昂纳克被迫下台。尽管继任者宣布将继续采取改革,但一切为时已晚。
1990年,民主德国内部重新举行大选,统一社会党失去了执政地位,成了一个左翼民主党。继任的领导人加快了同西德的合作,1990年10月3日,东德的社会主义道路走到了尽头。
真正的悲剧
尽管东德的社会主义道路完结了,他却并没有耗尽自身的所有潜力,因为他的死亡有太多外界因素。
作为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中最发达的一个,东德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牢牢地贯彻了平等的价值理念,这是一种完全不同于资本主义制度的生活方式。
就人民的生活来说,东德的人民从来不需要担心失业,政府会提供大量空缺的岗位由人民自行选择。
工作的食堂每天都会有一顿丰盛的午餐,由于食堂由工会经营,价格很低,所以人们几乎不用去购物和烹饪。
同时,每个人至少享有三周的年假,即使换工作也不影响。
在东德,所有的大学都不收取任何费用,并且以极低的价格提供食物和住宿,每月提供足够的资助来支付所有的生活费用。
医疗也是全面覆盖,人们看病不需要花费任何费用,甚至还可以拿到看病期间的90%工资。
当东德社会实行转轨之后,人民普遍希望自己能开始享受跑车、时尚衣服、愉快旅行以及其他美好事物的新生活。
然而,不久之后,人们就开始意识到,那些看起来很美妙的东西比之前更加难以获取。西德的信托机构收购了整个东德的所有工业产业,并对其进行拆分,在这个过程中,东德人民所购买的东西一下从东德商品变成了西德商品。
进而开始出现大规模的失业潮。西德总理科尔所承诺的生活立即获得改善并没有发生,相反,柏林墙倒塌后带来的是西德人民对东德人民的歧视。
“二等公民”的屈辱感,萦绕在每一个原东德民众的心头。
在东德消失33年后的今天,所谓的“东德情结”越来越被人们提起和怀念。
在马克思的祖国所实现的这一段革命,这一段看似失败的改革历程,并没有证明社会主义的道路行不通。
相反,他证明了这个道路仍然处于积蓄力量的阶段,历史会带给人们最终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