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样东西火不火,看它有没有梗图就知道了

admin

文章最后更新时间:2023-09-25 09:32:57,由管理员负责审核发布,若内容或图片失效,请留言反馈!

如今在网上冲浪,怪话和梗图必不可少,一些梗时至今日还在使用,甚至成为了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比如:emo。

来自网络

蚌埠住了。

来自网络

去码头整点薯条。

来自网络

同样,也有很多梗已经过时了,比如说:

勇敢牛牛不怕困难。

来自网络

我只会心疼giegie。

来自网络

后面这些词就像二十年前QQ上的GG、MM、打酱油、人艰不拆、贾君鹏你妈喊你回家吃饭之类的话一样,变成了网络语言界的杀马特,又潮又土,听到后让人感觉尴尬而无聊,可以说是走到了生命周期的尽头。

梗会同化一切,就好比这张解释网络梗的图,本身也成为了网络梗的一部分丨来自网络

作为一个天天冲浪立志不好好说话的人,我有时候也会有时候也会百思不得其解,每天的社交媒体上有那么多信息,为什么火的偏偏是这些?等我老了之后,我会继续满口说着怪话,成天跟朋友发些梗图吗?要回答这些问题,首先要明白一点:当代年轻人,是整个人类文化史上空前的一代人,我们并不是一遍遍重复前人的生活。我们以为理所当然存在的事情,其实是一种奇观。

年轻人为什么爱玩梗?

如果你去看仅仅百年前人们的表演和娱乐,也许会为它的匮乏感到惊讶。在鲁迅的笔下,一场社戏也能成为十里八乡的娱乐中心,人们宁愿赶上半天的路,也要去看一场“近不得台旁”的戏。

对这些人来说,不可能想象得到如今人们能从一块小小的液晶屏幕上获取海量的信息和乐子。与此同时,每个人都能说段子、做梗图,这不仅让娱乐变成了一件触手可及的事,更让它成为了一件人人都能成为生产者的活动。

B站一段1929年双簧表演视频下的评论,说的正是短短百年的沧桑巨变 | bilibili@Tahrien

而这种剧变,仅仅发生了不到三十年,如果只看移动互联网的话,甚至只有十六年。

互联网对人类社会的改变是巨大的,所以一生下来就接触互联网,将互联网视为天然而然生活一部分的人,和长大之后才接触互联网,将互联网视为对生活“入侵”的人,就会产生明显的差异,前者被称为数位原生代(Digital native),后者则被称为数位移民(Digital Immigrant)。

(meme),是伴随互联网而生的。

梗是数位原生代的主要表达方式之一,他们喜欢通过梗来传达自己的观点、情感、态度等,也喜欢通过梗来与他人进行互动和沟通。但梗对数位移民来说则是挑战,他们往往难以理解和适应梗的含义、语境、风格等,也难以通过梗来与数位原生代进行有效的交流和合作,他们需要投入相当多的时间与注意力,才能勉强追上潮流。

一篇台湾的硕士论文就发现,受众的年龄对网络社群使用梗图的互动有显著影响,年龄更大的人对梗图的整体接受度更低,但相对来说更能接受与他们年代相近的梗图1。

举例来说,就是相比于90后, 70后在日常生活中会更少使用梗图,但在70后使用的梗图中,他们会更乐意使用“我全都要”等出自周星驰电影的梗图,因为这出自他们熟悉的娱乐作品。

梗可以帮助人们缓解压力、抒发情感、建立社交关系和认同感。尤其是对数位原生代来说,网络的开放既代表着能交到网上邻居,也代表着容易受到恶言恶语的攻击,一系列有趣的梗能有效地缓解他们上网的压力,通过反差和荒谬来安慰自己的人生。

来自网络

所以说,我们和父母的差异并不是年龄上的差异,而是代际上的差异。相信哪怕等如今的年轻人到了六七十岁,他们也会乐呵呵地做些六七十岁的人才能看懂的梗图,天天往朋友群里发。

到底什么样的梗好笑呢?

虽然网络上的潮流总是来来回回,让人分不清、把握不住,不知道什么梗能火,但总体来说,他们脱离不了这些要素:

正能量,但不要太正能量

“我就烂”能火,“我是真的真的很不错”也能火,但一本正经地说自己很不错一定不会火。

来自网络

哪怕是一拳打爆地球,哪怕是从床上爬起来也很厉害了,在破罐破摔的表象下,其实是一种人本主义的生活哲学。就像咨询师的无条件积极关注一样,每一个表情包也都是对你不带任何要求的鼓励与爱意。

来自网络

要敢于自嘲

比起一本正经、高高在上地宣传自己公司产品的优势,有充分底气的自嘲甚至自黑才是受欢迎的法门。

来自网络

躺平、糊弄、打工人等等流行的梗同样是自嘲。相比于仰视其他人,将所有人拉到普通人的地位上,互相平视,才是流行梗的精髓。

要能表明自己的态度

网友闲得要死想出来的选择题那么多,像是“你想要100w的年薪还是瞬间移动的超能力”,“猫猫和男朋友掉水里要救哪个”。

如果正经回答总会掉进坑里,而“我全都要”则能跳脱出来,在气势上压过对方一头,于是很顺利地嵌入了日常的语言体系中。

这个场景还曾激发了广大网友的创作积极性,各种风格的设计层出不穷 | moegirl

越能表达出一种超脱原有框架、解决难题的梗,就越能引发共鸣。

要有反差

九转大肠为什么能火?正是在于一种反差:李宗盛接受现实,中国乔布斯忍住没吐,老曹从笑容可掬到满面愤怒,这都是最好的笑料来源。

而混凝土文学则是另一种反差,突出的就是一种看似知识点满满实则逻辑被打成了筛子的美感。

来自网络

要能让人舒畅

能火起来的梗图一定要有情绪的释放,比如电车难题让人左右为难,那么用各种二创梗图将难题创飞,无疑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来自网络

最后:要带点谐音

还有谐音,谁不爱谐音呢?更重要的是,谐音往往能凭借相似性,与美好吉祥的祝福联系上,比如说“大吉大利,今晚吃鸡”。

并且谐音还有个特别大的好处是,它可以有很多发挥的空间,比如当有人问emo是什么意思的时候,你可以很大声地告诉他:就是张艺谋的英文嘛!

梗多种多样,能够打动你的就是好梗。

 造梗之“王”:麦当劳  

总体来说,草根是造梗的主流,很多梗都是无心之间被传播开来,也会有一些网络红人,比如古早的马牛逼,间接催生了社交牛逼症和社恐(社交恐怖分子版)等词的诞生。

除此之外,不能忽视的一股力量是有宣传需要的品牌方。梗对广告从业者来说,是极为强大的工具,利用已经流行或创造新颖的梗来吸引目标受众的注意力和兴趣,将大大增加品牌的认知度和影响力。

没有人会主动转发一个广告,但没有人会拒绝转发一个笑话

没有人会主动转发一个广告,除非是给你发薪水的那个人让你主动转的 | 来自网络

只是要想玩好梗的营销,那可考验营销手段了。那些耳熟能详的企业,其实都或多或少想借助一些梗来宣传自家的品牌。

那么,谁是做得最好,最自然,最不留痕迹,最为大众接受的呢?

麦当劳

关于麦当劳的笑话层出不穷,比如麦当劳大薯:

来自网络

爱着麦麦的人们还会对产品做出种种令人大开眼界的告白:

小红书@狂暴番茄

可是薯饼真的很好吃 | 来自网络

麦当劳自己造梗的能力同样很强,比如将学区房一转变为麦区房:

小红书@SuSYY

在各种节日,麦当劳也将梗和自身品牌结合得天衣无缝,像是将标志简单地倒了过来,以庆祝妇女节:

微博@麦当劳

在3月14日的π日,麦当劳将派、数学和发疯文学结合在一起,结结实实地来了一场“数学大悟”。

3月14日买派的赠品 | 自己拍的

借助互联网时代的梗文化,麦当劳掀起了一波波网络热梗,麦麦文学也成为了互联网上的“新潮”地标之一,毕竟谁群里没有几个麦麦的表情包呢?不过麦当劳的“热潮”基因,并不光是近几年凭借互联网发展起来的。大家回想一下,小时候最潮、最期待的事情之一,莫过于在麦当劳过一次生日了,虽然那时候还没有社交媒体,谁不是去过一次生日,在班上传播好几天呢?——从麦当劳进入中国的那一刻起,它就永远站在潮流第一线。在33年前的深圳,中国内地的第一家麦当劳是当时最潮、最值得合影留念的地标之一。

来自网络

麦当劳不仅在互联网上潮、品牌上潮,还在吃法上潮:最近麦当劳麦辣家族的新成员——摇摇热辣龙虾风味鸡柳,就有了一种互动性吃法:撒粉

就好比长大后吃的有些干脆面是已经把调味料直接放面饼上,总觉得太工业化了,少了些撒粉的趣味一样,直接吃调配好的鸡柳方便是方便,就是没有一种参与到食物制作,让调味料与你互动的快感。

麦当劳这次的新品就让撒粉这个童年里的动作回归,多了一分仪式感,也给予你充分自主的个性化选择权:亲自将龙虾味的调味粉撒在金黄的鸡柳上,仿佛自己也参与了食物的制作。撒粉后再努力摇一摇,鲜辣香嫩的鸡柳裹着调味粉,将在手上绽放。

鸡柳本身精选鸡肉作为原料,带上金黄裹粉,再由川渝红油腌制,带有花椒,大蒜,豆蔻,八角,香叶,小茴香,草果等多种香料的丰富口感

高温烹炸后外酥里嫩,恰到好处的卤味和椒麻味缓缓浮现,鲜香交织着酥嫩,干吃也很好吃。再加上龙虾撒粉的悠长回味,吃一口混合着鸡肉、卤味、椒麻味、龙虾鲜味以及脆脆的外皮,复合的口感恰到好处,让你回味无穷,多巴胺瞬间飙升,幸福感爆棚。

除了美味,摇摇热辣龙虾风味鸡柳梗也不能停:“大鸡大利”,是给每位送出的最好祝福。在这个什么都要拼手速的今天,幸福是要自己来创造的:今天摇鸡柳的手越快,明天收获的幸福就越多!

除了吃法潮,在外包装及周边方面:麦辣家族还与潮牌CLOT跨界合作。在这一次的合作中,他们将麦当劳麦辣的产品特点和CLOT ROYALE SILK系列的经典图腾结合起来,产品包装设计不仅具有潮流时尚的元素,还在细节处充满了“辣”味。从根源展现了年轻、热血、不设限的“食尚”态度。

麦辣家族“穿”上了全新包装,经典的红与黄更添潮流色彩

从4月5日起,麦辣家族还推出了限时优惠套装:经典麦辣鸡腿汉堡+摇摇热辣龙虾风味鸡柳,仅售19.9元;激辣肥汁风味鸡腿汉堡+摇摇热辣龙虾风味鸡柳,仅售23.9元

谁能不爱麦辣家族呢??!

在口味、包装全套升级后,麦麦说:要把潮“武装”到脚趾,哦不,至少要“武装”到上衣!以强视觉潮流元素和经典元素为基础,麦当劳麦辣家族和CLOT共同打造了全新的员工制服,进一步展现出麦当劳品牌的风采和个性,让顾客在麦当劳享受到“食尚潮辣”的沉浸式体验。

限定款的工装充满时尚感,将麦当劳的品牌元素与CLOT的设计元素完美结合。4月7日,麦当劳APP会员平台将限量开放售卖,一共3000件,积分加换购,仅限黑色款。

看到这些,公司地址不在麦区的我,悲伤的泪水不争气地从嘴里流了出来。

来自网络

但身处麦区的你,可别忘了一起跟麦麦走上潮流第一线哦!

评论区留下你与麦麦的故事/造梗吧,果壳将抽出点赞前3位的评论(一定是相关的故事或者梗哦),每人送出1份麦当劳电子兑换券,抽奖截至4月10日。

--参考文献--

[1] 塗金堡(2021)。迷因行銷?探討其對品牌權益之影響。﹝碩士論文。銘傳大學﹞

果壳商业科技传播出品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信达升级网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会员中心

最近更新

热门浏览

标签列表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