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洋之灰》:中日水泥战,一场民族经济保卫战京报网2023-06-19 10:15京报网2023-06-19 10:15

admin

文章最后更新时间:2023-09-27 12:22:30,由管理员负责审核发布,若内容或图片失效,请留言反馈!

一场民族经济保卫战

——近代中国市场经济保护体系的建立与发展

《东洋之灰:中日水泥战(1927-1937)》 卢征良 著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近代中国经济不发达,列强向中国倾销商品自然不奇怪,尤其是20世纪20至30年代世界经济危机爆发前后更是如此。但是引人注目的是,近代中国社会却出现了反倾销并取得成功的事例。卢征良博士的这部著作,就是少有的一本通过描述此时期日本水泥业对近代中国进行倾销,而中国进行反倾销并取得成功的著作。作者以专章的方式对行业、社会和国家在反倾销斗争中的做法和成效分别进行了分析,同时指出:在当时严峻的形势下,近代中国民族水泥业之所以能够战胜日本同业的经济压迫并获取反倾销的胜利,是和民族产业本身市场竞争意识的增强、社会团体力量的支持以及这一时期南京国民政府运用政权的力量维护近代工商业发展的政策导向分不开的。

近代以来,特别是辛亥革命以后,法律法规初成体系,制造业、交通运输业和金融业快速发展,以这些骨干行业为主的近代经济体系,是打破清王朝经济体系“旧房子”、摸索和建立共和国“新房子”阶段中取得的成效。这些变化大大推进了近代中国国内商品市场的扩大和发展,各种要素市场得以出现,通过市场方式得到配置的资源的比例大大增加,使得近代中国的市场经济得以发展并初步成形。根据著名经济史学家吴承明先生的研究,19世纪70至80年代,中国国内市场的发展还很慢,19世纪90年代起开始显著加速发展,迅速发展是在20世纪,尤其是20世纪20至30年代。

辛亥革命后经济领域中出现的这些变化并非一般性的变化,而是一种质变。也就是说,这一时期的经济已经不是此前完整意义上的传统经济,不是在封建王朝体系下,以维护和巩固“清朝”统治为中心而运转,而是以“市场”为中心进行运转的经济体系。那么近代中国市场经济体系的发展水准如何?哪些因素阻碍着市场经济体系的发展?中国民族企业及政府又该如何应对?卢征良博士以1927至1937年世界经济发展为主要背景,以日本水泥行业的倾销行为为对象进行重点的考察,对以上这些问题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回答,并重点探讨了近代中国市场经济保护体系的建立与完善问题。

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后,中外企业间的竞争更加激烈,中国民族工商业的生存环境也因此愈加恶化。资本主义国家为了自身的经济稳定、充分就业和“民族生存”,不惜一切手段争夺世界市场。国家间争夺市场的商战已超越商品对商品、资本对资本、技术对技术的自由竞争范围,各国竞相动用了关税壁垒、商品倾销和货币贬值等攻击性商战武器。由于与列强之间存在协定关税的关系,而中国产品缺少关税保护,于是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倾销尾闾。在这股倾销浪潮中,日本水泥业以政府为后盾,以补助津贴及汇兑倾销为手段,肆意在中国市场进行倾销,因此对中国民族企业的打击也最大。日本水泥倾销的企图不仅仅是转嫁其过剩危机,更重要的是它要通过倾销的方式打倒中国的民族产业,谋求在中国市场的垄断地位,从而获取更多的利益。对于这种以国家为后盾的经济侵略,中国民族企业及政府又该如何应对呢?

首先,民族企业是反倾销的主体,其经营理念直接关乎反倾销的成败。近代民族企业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日趋走向成熟,民族企业家已经超越了传统的工商业者,有着很好的现代企业经营理念,在经营中注重提高产品质量并改进企业内部的管理体制,这是他们取得反倾销胜利的前提条件。近代中国水泥企业还通过结成同业联营的方式来避免行业内部竞争并达到共同抵制外货倾销的效果。

其次,社会各界力量的积极配合与参与是近代水泥行业反倾销胜利的基础。这一时期中华民族自强御侮、救亡图存的民族意识开始逐步觉醒,民族主义成为近代中国工业发展的强大推动力。“实业救国”“发展民族产业”等成为时代的主旋律,“爱用国货”成为中国民众的共同选择,正是这种爱国思潮为近代中国水泥业的反倾销胜利提供了深厚的力量源泉。

最后,国家力量的引导与干预对近代中国反倾销胜利有着决定性的作用。“现代经济发展离不开市场机制的作用,但市场不发达和发育不足导致发展中国家寻找替代机制,更加强调政府的作用。对于经济落后的发展中国家,要实现工业化和经济起飞,的确离不开政府的积极参与和有效作用。”

近代以来,民族资本主义的力量虽有所增强,中国的市场经济也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真正意义上的市场经济体制还远未达到完善的程度,更谈不上保护产业发展,不平等条约仍然是束缚民族经济健康发展的桎梏。在这样的形势下,民族资本主义要想战胜帝国主义的经济压迫,就只有整合国家、社会、同业组织及自身的力量,来完善市场经济保护体系,从而达到反对外国经济侵略和促进自身发展壮大的目的。

(作者为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原标题:《东洋之灰》:中日水泥战,一场民族经济保卫战)

来源:北京日报 | 作者 朱荫贵

流程编辑:u027

版权声明:文本版权归京报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改编。

举报/反馈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信达升级网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会员中心

最近更新

热门浏览

标签列表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