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东洋被申请重整,诸多问题受牵绊新京报2023-02-07 13:47新京报2023-02-07 13:47

admin

文章最后更新时间:2023-09-27 12:23:44,由管理员负责审核发布,若内容或图片失效,请留言反馈!

山东东方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ST东洋”)2023年开年公告不断。先是被债权人北京汉业科技有限公司申请重整,能否被受理存重大不确定性。1月31日ST东洋再发公告称,因公司预计2022年度的期末净资产为负值,可能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
ST东洋的困境早有端倪。原公司控股股东山东东方海洋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东方海洋集团”)非经营性占用ST东洋大额资金至今还有超12亿元未还。此外,因存在违规对外担保、主要银行账户被冻结、连续三年净利润为负,ST东洋实现翻身持续受牵绊。1月31日,深圳证券交易所向ST东洋发关注函,要求说明资金占用方是否已无力偿还相关占用资金,主营业务持续亏损、净资产为负值会采取哪些举措等,要求2月7日前进行披露。但截至发稿,ST东洋尚未对关注函作出回复。
“一地鸡毛”的ST东洋或寄希望于重整,如果重整申请被法院受理,且重整成功将利好发展,但如果失败将存在被宣告破产的风险。
开年被债权人申请重整
兔年春节前后,ST东洋连发多条重整相关公告让其受到关注。其中,1月19日的公告显示,该公司债权人北京汉业科技有限公司已向法院提交对公司的重整申请。该申请能否被法院受理,公司是否进入重整程序尚存在重大不确定性。
ST东洋方面称,如果公司顺利实施重整并执行完毕重整计划,将有利于优化公司资产负债结构,恢复持续经营能力。若重整失败,公司存在被宣告破产的风险,公司股票也将面临被终止上市的风险。
而在半年前,ST东洋已发布过一次预重整公告。2022年8月,由于不能清偿到期债务并缺乏清偿能力,ST东洋被另一个债权人烟台市春达工贸有限公司向法院申请预重整。同年9月,ST东洋进入预重整程序。据了解,预重整作为庭外重组和司法重整的衔接程序,能最大限度保存企业的商业价值,有望成为挽救该公司实现其再生的突破点。进入预重整的ST东洋也频频开启新动作。
2022年8月,ST东洋包括东方海洋集团、车轼、朱春生、北京盛德玖富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在内的多名股东,同五矿金通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简称“五矿金通”)签署《表决权委托协议》。
在加快推进公司进入重整程序中,控股股东东方海洋集团资金占用问题也是其需要解决的棘手问题。为此,2022年12月27日,ST东洋发公告,签订《债务重组与化解协议》进行债权债务重组。其中提到,五矿金通拟设立纾困基金并作为重整投资人参与公司纾困及(预)重整。目前相关要求及内部审批尚未完成,五矿金通设立的纾困基金能否成为最终的重整投资人存在不确定性。
一时间,五矿金通能否成为ST东洋的救命稻草备受关注。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上,有多位投资者提出“五矿金通是不是(预)重整投资人”“公司破产重整投资人选好了没有,进展慢”等问题。对此,ST东洋董秘在相关问题回复中提到,“重整投资人的确定需要履行相关监管程序,公司预重整进展请关注后续公告”。
原大股东违规占用资金埋深坑
公开资料显示,ST东洋成立于2001年,于2006年11月在深交所上市,主营业务为海洋牧场生态养殖、水产品加工出口及精深加工、大健康产业、保税物流、休闲渔业等。
从上市后的业绩看,营收自2006年的2.67亿元上涨至最高2017年的7.79亿元。但2018年至2021年,ST东洋营收连年下降,从7.25亿元下降至3.89亿元,净利润也于2018年首次亏损,2018年至2021年净利润分别为-7.88亿元、-10.21亿元、-2.99亿元、-10.19亿元。2020年7月东洋股票曾“披星戴帽”,2021年12月底该公司股票简称变更为“ST东洋”。
危机远不止于此,东方海洋集团有限公司及其关联方、实际控制人占用大额资金等系列问题让ST东洋焦头烂额。ST东洋在2019年1月回复深交所问询函的公告中曾提到,自2018年以来,公司控股股东股票质押率较高,导致其平仓压力较大,为避免上市公司控股股东股票质押爆仓而导致的公司实际控制权变更,进而影响公司的经营稳定性,故产生了控股股东对上市公司的非经营性资金占用。
截至2023年1月31日,东方海洋集团非经营性占用公司资金余额约12.87亿元,占公司最近一期经审计净资产的313.6%。东方海洋集团曾于2020年归还非经营性占用资金3亿元,此后承诺于2022年12月31日前归还公司非经营性资金占用金额的50%,剩余占用资金在2024年12月31日前全部还清。不过目前未看到有新的归还记录。
此外,违规对外担保的问题也让ST东洋发展受阻。截至2023年1月21日,该公司违规担保余额为7.74亿元。
这些“深坑”也引发ST东洋一连串连锁反应。2021年9月其发布的公告显示,东方海洋集团所持3520万股公司股份将被上海金融法院进行网络司法拍卖,若拍卖全部成交,可能会导致东洋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发生变化。2021年12月,车轼因工作调整申请辞去公司董事长、董事、总经理等职务。深交所在2022年5月11日发布了对ST东洋、东方海洋集团以及相关当事人给予纪律处分的决定,包括对车轼公开认定10年内不适合担任上市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的处分等。
2023年1月31日深交所对ST东洋发的关注函中,关注重点依旧与资金占用、违规担保有关,并要求分析说明占用方是否已无力偿还相关占用资金,违规担保、虚假陈述的涉诉进展情况等。
企查查信息显示,目前ST东洋的大股东已变更为湖南优禾神州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持股比例为13.22%;东方海洋集团的持股比例降至2.64%。
大健康营收增长可持续性受关注
ST东洋2022年亏损也进一步拉大。根据最新业绩预告,2022年预计亏损12亿元至16亿元,上年同期亏损10.19亿元;扣非净亏损7.3亿元至10.3亿元,上年同期亏损8.22亿元。对亏损增加的主要原因,ST东洋解释称系对原大股东非经营性资金占用、违规担保及虚假陈述可能形成的预计负债进行了计提。
由于预计2022年度期末净资产为-8.8亿元至-11.8亿元,今年1月31日,ST东洋发布公告称,若公司2022年度经审计后的期末净资产为负值,根据相关规定,公司股票交易可能在披露《2022年年度报告》后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
新京报记者梳理发现,拓展新业务、寻找新增长曲线成为部分水产企业自救方向。比如国联水产凭借聚焦预制菜、关停上游养殖业务,减少对上游亏损业务的资金投入等,预计2022年实现净利润2700万元至4000万元,有望实现扭亏。
处于困境中的ST东洋则通过大健康业务寻求新的增长曲线,该业务近两年有明显增长。其中2021年,包括检测费及试剂盒等内容的体外诊断业务占总营收的比重已基本与水产品加工、海水养殖“三分天下”,分别为31.09% 、35.52%、25.73% ,体外诊断业所占比重较2020年同比增长11. 85%,水产品加工、海水养殖则同比下降。2022年营收预告中也提到,预计营收5.55亿元至6.95亿元,实现了上涨,主要系公司大健康事业部营业收入较上年同期增长所致。
ST东洋在大健康方面的推进也接连传来新信息。其中,全资子公司艾维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新型冠状病毒 (2019-nCoV)抗原检测试剂盒(胶体金法)已取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医疗器械注册证;子公司质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同型半胱氨酸及其代谢相关物质检测试剂(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取得山东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注册批准,获得Ⅱ类医疗器械注册证(体外诊断试剂)。不过,ST东洋提到两家子公司对其业绩影响较小,后续影响具有不确定性。
在业内人士看来,我国大健康市场现状发展态势良好,市场前景广阔,未来市场规模还将持续扩大。同时在大健康领域的竞争中,需要有坚实科研实力或者有长期科研单位支持的企业才能更好地实现发展。对于近几年才开始布局大健康产业的ST东洋而言,未来能否持续成为业绩增长点有待观察。
就在ST东洋收到的关注函中,深交所也要求结合报告期内大健康事业部的业务开展情况、主要业务结构、订单签署情况等,详细说明2022年营业收入同比大幅增长的原因及合理性,并结合行业发展趋势等因素说明相关业务发展的可持续性。
新京报记者 秦胜南
编辑 祝凤岚
校对 柳宝庆
举报/反馈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信达升级网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会员中心

最近更新

热门浏览

标签列表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