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最后更新时间:2023-09-01 09:59:25,由管理员负责审核发布,若内容或图片失效,请留言反馈!
为了配合“双减“落地,鱼sir猜测肯定会有一波课改。
这不,来了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标准(2022年版)》。
因为放不了这么多,想要“新课标”文件完整版,可以给我留言。
变化还是相当大的。
咱们现行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分别于2001年、2011年制定颁布,确实老了点。
这次的新方案和标准将在今年秋季开始执行。
那么相比老的,这次修订,有哪些变化,家长需要做哪些准备呢?
划关键词:素养导向。
很多人还没整明白什么是“素质教育”,“素养导向”就来了。
大家别慌,概括理解,“素质教育”重不同学科的知识,“素养”重知识内化、实践和运用。
素养是一种与时俱进的能力,比如,创新能力、批判性思维、公民素养、合作与交流能力、自主发展能力、信息素养等。
具体怎么培养,课改里都会有所体现。
一、课程设置4大调整
1.整合小学原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和初中原思想品德为“道德与法治”,进行九年一体化设计。
鱼sir解析:大白话是,以后小学和初中都用一个课本,“道德与法治”,教学和考试会更加系统,难度或许也会有所提升。
2.改革了艺术课程设置,一至七年级以音乐、美术为主线,融入舞蹈、戏剧、影视等内容,八至九年级分项选择开设。
鱼sir解析:这是要把“美育”贯穿到全年段呀。
以往,小学阶段的艺术类课程更多,由于孩子课业不重,家长也愿意花时间和精力培养孩子音乐或者美术等兴趣爱好。
但随着升学逼近,学业加重,艺术类课程基本都会被砍,课外时间全被学科类辅导填满。
新课改,把这一块做了细化并硬性规定,说明,“美育”势在必行,家长做好准备。
3.科学、综合实践活动开设起始年级提前至一年级。
鱼sir解析:素养培养,强调从实践中获取知识,对知识进行运用。
由此,各课标在教学建议和教学提示中增加了大量实践活动要求,比如观察、考察、实验、调研、操作、设计、策划、制作、观赏、阅读、创作、创造等。
小低的家长可能会变得更忙,研学类项目估计会越来越火。
4.将劳动、信息科技及其所占课时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独立出来。
鱼sir解析:这里讲讲“信息科技”。
在此之前,与信息科技相关的课程被纳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或以地方课程形式在部分省市开设,总之,主要是个点缀。
现在分出来,成了独立课程,重要性不言而喻。
根据新设的“信息科技”课程标准,课程覆盖一年级至九年级全部年级。3~8年级单独开设课程,折算九年总课时占比须达到1%~3%。
另外,从课程名称“信息科技“可以看出,它不再仅仅是原来的“信息技术”。
课程大纲将围绕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四部分展开,目的在于培养孩子的“数字素养”。
各位家长可以对比一下新老课标在课程上的调整 :
整体趋势是,课程设置,更具体、细化,素养类课程,覆盖整个义务教育阶段,语文、音乐、美术、劳动、体育教育比例有所增加。
尤其是体育与健康,占总课时比例10%-11%,超越外语成为小、初阶段第三大主科。
二、“幼小衔接”成课改重点
“双减”之前,“中小学课业负担过重”“幼儿园小学化”的问题很突出,所以这次课改,“幼小衔接”成了一个重点。
关键调整,合理设计小学1至2年级课程,注重活动化、游戏化、生活化的学习设计。
那么,这里的课程设计是根据什么来的呢?
基于学前教育阶段,对孩子在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领域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估。
换言之,现在孩子还在幼儿园的家长,不能只注重学科能力,还要更多关注孩子在以上几个方面的成长。
不然,只衔接语数英,升入小学后,很可能衔接了个寂寞。
三、考试命题变化
新课标实施后,考什么、怎么考也会跟着发生比较大的变化。
主要是以下这段文字:
划个重点,
1.知识点放在具体的情境中展现,减少知识点裸考现象。
这里,家长尤其要注意的是,试题会越来越多地与新闻时事或具体生活进行结合。
倒逼孩子,多实践,不可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了。
2.强化过程性评价。
即对思维过程、探究过程和做事过程的测量和评价,减少对知识死记硬背及理解的考察,也就是说,标准答案不再那么重要。
3.考察孩子对问题的思考与解决能力。
这可以说是一种终极能力,也是教育所要达成的重要目的之一。具体而言,就是鱼sir之前经常提的批判性思维素养与创新素养。
其实很多改变,已经在进行了,这次不过是以文件形式,让这些改变具备更明确的方向和操作细则。
而从这份课改和新课标中,我们能感受到,“减负”并不意味着躺平,而是要引导家长打破原先“辅导+唯分论”的路径依赖,去尝试更多其他的可能性。
对大部分人来说,培养孩子这个事情,今后将变得更具挑战性,对家长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至于最终结果如何,可能需要我们这一整代人,甚至几代人去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