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最后更新时间:2023-09-04 08:38:59,由管理员负责审核发布,若内容或图片失效,请留言反馈!
体育课程包含着丰富的五育要素,且能发挥“以体带全”的功能,即体育学科可向多学科渗透,用体育带动全学科的融合发展。大连市第三十九中学引领体育教师在体育课程中深度挖掘德、智、体、美、劳五育元素,明确了体育课程在五育融合育人模式中的独特地位及交叉关系,为多学科渗透找准方向和切入点。
在体育课程中发现“五育”元素 形成多学科渗透
体育中的德育,可直接称之为体育品德。《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指出,“体育品德包括体育精神、体育道德和体育品格三个方面:体育精神包括自尊自信、勇敢顽强、积极进取、超越自我等;体育道德包括遵守规则、诚信自律、公平正义等;体育品格包括文明礼貌、相互尊重、团队合作、社会责任感、正确的胜负观等。”许多教师深有体会,学校运动队的学生特别有礼貌,乐于助人,性格开朗,这些表现与他们在体育训练中所受到的品德熏陶有着密切联系。
体育中的智育无处不在,现行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学习内容包括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四方面,每一方面都需要掌握相应的知识,形成一定的技能,每一项都离不开智力的参与,也都对智力发展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体育中的美育呈现出更加直观的互融共生样态。运动本身就充满美感,学生在操场上活动,常常吸引很多目光,健美的体魄、运动的姿态、得体的装束、和谐的乐曲……无不洋溢着美的气息。
体育中的劳育主要途径是培养学生劳动的科学态度、规范意识和效率观念。学校体育教师将运动器械的收集整理、搬运清洁、维修养护以及运动赛事的组织、开展等项目作为劳动教育的重要载体,通过讲解说明、示范操作、学习程序,指导学生掌握劳动技能。
在“五育”融合中认识体育 实现多形态结合
“以体带全”体现为体育与学校工作的多形态结合,用体育带动学校工作的融合推进。
首先,要梳理学科教学中的体育要素,强化学科结合意识。我们引领全体教师梳理学科教学中的体育要素,这一过程带来很多教学与评价策略的启发。比如,语文、英语学科的读写素材就与体育密不可分,体育人物评传是阅读文本的选材之一,鲁迅先生的杂文《最先与最后》也是典型篇目。物理、数学学科中的动力学知识及其计算方法,能够直接解决训练中的一些难点问题,提高训练效果。化学中与物质相关的知识能为学生养护体育器械提供方法和依据,生物学科中肌肉群的相关知识能够进一步增强体育训练的科学性和针对性,地理学科中地域差异与体育项目及其开展状况的联系等,无不呈现出五育交融的特点与风貌。
在学科教学中梳理体育要素,强化学科结合意识,我们就会更有意识地从现实体育生活中选择情境作为教学载体。这些实际素材会让我们的教学更加贴近时代、贴近社会、贴近生活,帮助学生从解题走向解决问题,从做题走向做人与做事。
其次,要开发融合性体育校本课程,凸显学科结合优势。我们开发了融合性体育校本课程,使学科结合形态进一步显性化,通过显性化融合课程打通学科壁垒,实现真正渗透。学校体育教师结合《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身体健康”的部分教学目标与语文教师共同开发“身体语言的表达与解读”校本课程,作为小初衔接的融合性课程,在室内体育课的时段实施。体育教师与音乐教师共同开发健美操校本课程,将音乐学科中的舞蹈动作、乐曲欣赏等关键要素融入健美操的课程开发与实施中,跨界思维与资源激发了师生们的创新活力,提高了健美操课程的品质。
再其次,突出文化育人中的体育价值,放大活动融合优势。学校各种大型活动,都离不开体育教师的参与,体育教师对参与工作的认识往往停留在组织纪律、维护秩序、保证安全这一层面,对其中的体育价值往往认识不深。教育无处不在,体育也不例外。制定校园文化建设及活动方案时,我们有意识地吸纳各部门、各学科教师参与讨论,强化责任担当与参与共建意识。在庆祝建党百年之际,学校举办“百年芳华路,砥砺初心行”庆祝活动,体育教师帮助各班级进行队列设计,为班级朗诵词提供百年历程中的体育事业所取得的成就素材,活动中强化学生的站姿坐姿以及规则意识、自律能力,体育育人价值在学校大型活动中得到了充分彰显。墙报是校园文化的显性载体,我们定期安排体育专题,展示的内容既有为国争光的健儿,也有为学校、班级添彩的小雏鹰。一些体育特长生在其他课程的学业表现中深感自卑,而校园墙报上的赞许为他们带来了更持久的激励,出现明显转化。
在“三教合一”中推动体育 促进多路径实施
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中都有着丰富的体育课程元素,我们在各类教育主体之间搭建共育平台,构建“三教合一”的大体育模式。“三教合一”的大体育模式中,学校体育教学活动始终是核心,提升学校体育的质量,能够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功效。我们将思想政治工作的“三全育人”要求也用于体育课堂教学及各项活动的落实中。“全员育人”表现在,各学科教师都要在本学科教学中挖掘体育元素,即使是保洁师傅也要提高对本职工作的认识,提高日常保洁就是为学生身心健康、安全卫生负责的责任感。“全程育人”体现在体育课堂教学和各项活动的全过程,通过调整课堂教学设计中的时间分配,消除“放羊”时段,强化教学及活动的全程管理力度;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设计,促使学生全员、全程有质量地锻炼,达到预设的训练强度。“全方位育人”体现为以学校为主动实施者,开发利用社会体育资源,影响带动家庭体育活动,构建立体化体育格局。
针对学生在校外参加体育项目的情况,体育教师对此进行了主动调查。主要包括项目类别、训练目标、每周训练时间、已训练时长、目前水平、未来打算等。我们将了解到的学情作为校内体育课程实施的重要信息,筛选出学有基础、学有专长的学生,使其成为体育课堂教学中的“小先生”,在辅助教师开展某项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感受到展示才华与帮助他人的成就感、承担任务与履职尽责的使命感、付出智慧与劳动的价值感。同时也为这一类学生搭建更多展示平台,提供崭露头角的机遇,使其得到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这些学生表现出的健康乐观、百折不挠的精神风貌使学校体育育人的氛围更浓厚了。
调查显示,学校近三分之一的学生没有参与校外体育培训的经历,家庭教育中也少有体育活动。其中一部分学生的身体素质还较差,锻炼意识和习惯都有待调整,对这一部分学生,我们利用家长会、家访和家长访校等契机,向家长传授家庭体育锻炼的知识和方法,指导家长带领孩子开展简便易行的体育活动,提高孩子的体能技能,同时培养孩子吃苦耐劳、顽强坚韧的意志品质。
(作者系大连市第三十九中学校长)
《中国教育报》2022年03月01日第9版
作者:刘立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