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最后更新时间:2023-09-05 09:13:49,由管理员负责审核发布,若内容或图片失效,请留言反馈!
唐代李肇《国史补》记载了这样一件事情:一个叫李勉的官员救了一个囚犯。后来,李勉在河北遇到囚犯,囚犯非常高兴,迎接到家里盛情款待。囚犯夫妻商量如何报恩,觉得难以报恩,于是,妻子主张既然如此,不如杀之,囚犯同意。囚犯仆人心有不忍,告诉李勉,李勉脱险。李勉当晚住店,对客店老板如实相告,正好被一个江湖刺客听到,江湖刺客连夜杀囚犯夫妻,首级交给李勉。
在这件事情中,囚犯夫妻是很经典的忘恩负义形象,最后死于非命。
但是,请注意,囚犯夫妻是在难以知恩图报的情况下选择忘恩负义。
知恩图报和忘恩负义通常被认为是两种截然相反的行为而被赋予相应的道德意义,那么两者是否存在共同之处呢?
是。
两者的共同之处在于都是受恩者要摆脱自己相对于施恩者的道德劣势,区别在于知恩图报是受恩者运用与施恩者几乎相同的方法,而忘恩负义则相反。所以,两者可以同时出现在囚犯夫妻身上,而且转换得如此之容易。
因为人总是不想自己处于道德劣势地位,而想要道德优势地位,简单地说,人总是不喜欢道德负罪感,而喜欢道德优越感。所以,摆脱道德负罪感,争取道德优越感就顺理成章。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信达升级网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