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在一起”麻烦多比李嘉诚还狠:没交一分税直接关闭300家中国公司,全部转至英国

admin

文章最后更新时间:2023-09-06 06:44:06,由管理员负责审核发布,若内容或图片失效,请留言反馈!

——车市热点问答(第258期)

网通社汽车研究院院长 何仑

比亚迪老总王传福一句“在一起,才是中国汽车”,长城汽车CTO王远力以一句“先打一架再说”作为回应,引发业界热议。

问:您怎么看“在一起”这种说法?

答:“在一起”说说可以,但别认真。目前车市最时髦的词是加上各种定语的“卷”字,所谓“卷”不过是“斗”字的升级版、学术版或儒雅版。内卷或内斗是业界几十年的顽疾,相关的常用词是盲目压价、相互压价、低价竞销、过度竞争、恶性竞争、拼命压榨(供应商)、自相残杀之类的,后来又加进了黑水军、黑公关,从农产品到机电产品,从汽车到工程承包,从国内斗到国外,已经是常态。有关部门成立了多少协会,出台了多少政策,试图防止或减缓这种内斗,也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同行的一个或几个企业喊几句“在一起”的口号就能解决,你信吗?

我宁愿相信说这话的人和赞同这话的人都是真诚的,但还是想提醒一下,千万别像托马斯·潘恩所说的那样,一个人如果极力宣扬他自己都不信的东西,那他就是做好了干任何坏事的准备。

问:有个视频上一位专家说,中国制造在海外内讧比较多,互相之间不团结,连当地官方都看不下去了。比如泰国投资促进会BOI的官员就劝说中国企业不要互相诋毁对方,要向日本企业学习,互相支持(参见视频“中国制造在海外内讧比较多,互相不团结”https://www.56.com/u19/v_MTc4Njg0Mjcy.html)。为什么日本企业就可以相互支持?

答:我不知道这位泰国官员所说的日本企业相互支持具体是指什么。但我知道日本企业一般来说都比较遵纪守法,而且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符合商业文明的行规或道德准则,在国内外市场上都如此。即便是相互支持,也是非常有限的,一般是在在合理合法的范围之内,相互竞争或“打一架”也不会不择手段。

至于中国车企,我看用不着谈什么“在一起”,别非要不择手段地把对手往死里整就不错了。最起码的,要遵纪守法,别老惦记着投机取巧、偷鸡摸狗,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

问:其实,偷鸡摸狗的事情德国、日本车企业也有。

答:没错。关键是它们必须为此付出相应的代价,违法成本很高。最典型的是德国大众,因柴油门造假案损失超过320多亿欧元,相关负责人被捕判刑,奔驰、宝马也参与其中,被罚几十亿,还没完没了。还有,前两年德国车企因为偷偷摸摸地在尿素罐标准上串谋,有碍减排,涉嫌垄断,被罚巨款,奔驰因为主动告发,得以豁免(参见《长城比亚迪“内斗”没啥不好?》),哪里敢明目张胆地大谈“在一起”?

广告
胆小者勿入!五四三二一...恐怖的躲猫猫游戏现在开始!
×

我们这里倒好,不久前由有关部门公然组织16家主流车企签署了《汽车行业维护公平市场秩序承诺书》,旨在限制汽车销售价格,正是所谓“价格横向垄断”——所有垄断行为中对消费者乃至行业进步伤害最大的垄断。后来在舆论压力下,虽然删除了相关条款,但有谁挨罚了?国家《反垄断法》成了儿戏?联想起9年前,轰轰烈烈的反汽车销售 “价格纵向垄断”(厂家限制自家经销商零售价)刀刀砍向外资品牌,甚至出现了世界反垄断史上最奇葩荒诞的一景:同一外资品牌前脚因为“低价倾销”,吃了15%的惩罚性关税,后脚又因为“限定向第三人转售商品最低价格”,被另一有关部门罚了3000多万(参见《汽车反垄断为何乱象丛生?》)。那时的中国品牌作壁上观,事不关己,只顾吃瓜,以至于到今天不少主流企业居然忘了还有反垄断大法这回事。这种情况如果不改变,法律意识淡薄,违法成本低廉,中国汽车长得再大,也不过是巨婴。

问:您认为该怎样加大违法成本?

答:当然是依法办事,而依法办事的关键在于监督机制。上世纪90年代初,我曾在德国采访一民间环境检测机构负责人时提过这样的问题:有没有被检测企业向你们行贿,要求网开一面?回答是:没有。因为他们希望我们能检测出问题,以便及时改进,否则被其他检测机构或政府有关部门查出问题,那代价就大了;我们、其他民间检测机构和相关政府部门也不敢受贿,因为大家都在相互监督,你检测或处理的结果跟别人对不上,大家都会知道,媒体也会看到,问题就严重了。这就是监督机制在起作用。这个回答给我的印象太深了,过去40年了,还记忆犹新。

汽车是德国经济最重要的一根支柱,德国政府居然对自己的车企下如此狠手,我并不感到奇怪。

问:“在一起”和“打一架”之争涉及两个多月前长城检举比亚迪常压油箱的事。这事现在还没有结果,也不见动静,您怎么看?

答:我刚刚问过比亚迪一位高管,生产线上还有没有配备常压油箱的新车。回答是:一直有。这样看,比亚迪对自己重新设计的常压油箱能满足排放标准还是很有底气的。

但关键是监管部门必须对此给一个说法,而且必须是一个经得起推敲、质疑的说法,不能就这样黑不提白不提了。

对中国车企来说,在“宽松”的环境中呆惯了,出了问题使些手段就能让监管部门网开几面,将来出去了,可就麻烦大了。

所以,先做好自己,比什么都重要。自己做好了,别人干了坏事,你还有机会撇清自己。但如果非要和别人“在一起”,绑在一起,别人干了坏事,你恐怕就很难摘清了,那叫自讨没趣。

特别是在海外市场,高喊“在一起”更不是什么好事。人家会想,你们中国汽车“在一起”想干嘛?想垄断市场吗?还让不让别人玩了?

如果非要“在一起”,那就事先界定好,哪些事情可以“在一起”,特别是哪些不能“在一起”,在一起可以多深、可以多浅,别让人分不清谁跟谁,搞得一损俱损的。

(图/文 网通社 何仑)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信达升级网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会员中心

最近更新

热门浏览

标签列表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